第417章最后一击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朱纯臣率军在与皇家陆军激战一夜后,见攻打北京城的计划希望渺茫,就只得满心不甘的向蓟镇撤离。m.juyuanshu.cc

    他期待能与蓟镇总兵白广恩会和,等待马超率军攻打北京城时,再与之协商合作,以期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火中取栗。

    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命运的齿轮并未按照他的设想转动。他和白广恩等来的不是盟友,而是人民军与皇家陆军的联合攻击。

    在强大的热火器远程打击下,朱纯臣和白广恩的军队就犹如狂风中的残叶,不堪一击。

    战场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他们的防线迅速崩溃,万般无奈只能丢下大部队拖延时间。

    二人率领两千骑兵仓惶逃出长城,如丧家之犬般去辽东投奔黄太吉的大清国,做了令人不齿的汉奸。

    而在北京城内,当战火的硝烟逐渐消散后,朱媺娖就按照原定计划,打出了她的最后一张底牌。

    曾被万隆钱庄高利贷迫害过的上千苦主,眼中饱含着无尽的悲愤与痛苦,纷纷手举诉状,如潮水般涌向了三法司衙门。

    那一张张诉状,就仿佛承载着他们多年来的血泪控诉,句句悲切,痛斥万隆钱庄丧心病狂的种种罪行。

    与此同时,中华银行也派人带着借贷契约,以及刘全、姜掌柜、宋掌柜的认罪书,来到了紫禁城外敲响了鸣冤鼓。

    因为李若琏被朱媺娖安排守护紫禁城,他当即就受理了这宗案子,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把这些借贷契约和认罪书,送到了乾清宫等候崇祯皇帝的御批。

    崇祯一脸肃然的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逐一翻看这些认罪书。

    然而他却提起御笔,把上边的众多人名都一一涂掉,然后让王承恩转交内阁处理。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宽恕了万隆钱庄背后的那些金主,而是因为此事牵扯面实在太大了。

    其中不但有朝中大批文武官员,他们在朝堂之上看似忠心耿耿,实则却暗中与万隆钱庄勾结;

    还有各地藩王,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贵族,为了积蓄财富不择手段;

    功勋外戚,凭借着祖上的功绩,肆意妄为;甚至还有手握重兵的各地统军将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危。

    崇祯在翻阅时,不禁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发现了大量部下与袁绍之间的书信。

    当时曹丕建议严惩部下,以正军法。而曹操却出于更深远的考虑,并没有听从曹丕的建议,而是召集部下后当众付之一炬。

    曹操深知,大战方歇,人心惶惶,若此时严惩部下,恐再生内乱。

    这些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回报,曹操的部下对他都钦佩不已,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为之效力,帮助他统一了大汉朝的北部疆域。

    即便是再苦再难,也很少再出现有人叛变的情况。

    崇祯深知自己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肩上担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他总不能把所有权贵和官员都处置吧?

    他们这些人只是贪财而已,又不是如朱纯臣和白广恩那样公然叛乱,危及国家的根本。

    而自己以后还要指望这些人,能忠心耿耿帮助自己中兴大明呢!

    倘若此刻将他们一网打尽,只怕会引发朝廷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分崩离析。

    然而,朱媺娖对此却是坚决反对。在她看来,律法的尊严不容践踏,正义必须要得到伸张,才能实现民富国强的千古盛世。

    她希望崇祯能处决主犯,严惩骨干分子,以正国法,彰显大明帝国的律法公正,使特权阶层不敢再肆意妄为。

    至于那些贪财好利的从犯,则可酌情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可崇祯的做法,却让朱媺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与愤怒。

    朱媺娖和崇祯之间的合作共荣,也随着这场金融战争的结束,而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在惩治贪官、整饬吏治的问题上,两人的观点背道而驰。崇祯认为,应当适可而止,以安抚为主,避免引起大规模的动荡。

    而朱媺娖则坚信,必须严明法度,对犯奸作科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在国家制度改革方面,崇祯倾向在祖宗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尽量保持国体的稳定性。

    而朱媺娖则主张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旧有环境的束缚,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秩序。

    在确定大明国法定货币,以及中华龙钞的全面普及问题上,他们同样存在巨大的分歧。

    崇祯想趁机收拢特权阶层的人心,保持祖宗制度不变,像发行大明宝钞那样使用中华龙钞,只用在朝廷支出上,却不能用在国家收入中,以此来保障大明朝廷的利益不受损失。

    而朱媺娖则认为,中华龙钞应当成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在国家的商贸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大明帝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崇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