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会试2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青袍谋:女状元》 

    考场正中的日晷斜放着,纤细的影子在刻度上一点点游移。

    廖石磊虽不是礼部的主考官,但他身为左相,也亲临了春闱的考场。众考官都心知肚明,他代表的很有可能就是皇帝的授意,足见圣上重视才俊之心。

    作为监考,廖石磊自然不可能一直坐在高堂上观望,而是悠然信步在宽敞的大道上,夹道两边是敞扉的格子间,可谓是棋盘罗布。

    日光渐斜,眼看作答时间所剩无几,考生们笔下生风,争分夺秒。

    沙沙之声,此起彼伏,宛如春雨润物,几欲掩过窗外偶尔的穿堂风吟。

    他在路上缓缓踱步,姿态不显,却目光如炬,穿梭在众举子之间,观其神色,察其举止。

    场内不乏一些身着华服锦衣的世家子弟,虽然平日里素有才名,但真正来到严密到飞不进一只苍蝇的春闱考场上,亦难掩焦躁之情,时而抓耳挠腮,更有甚者,奋笔疾书间不慎将墨点甩在了脸上,平添了几分滑稽。

    廖石磊忍不住暗自调侃,若是将这些模样画下来,出一本春闱举子图集,想必会很受欢迎。

    另有一众考生,或年岁已高,或尚属稚龄。

    年岁高的,心中负累过重,愁云密布于眉宇之间,落笔时也难掩忧心忡忡之色,仿佛每一字一句,皆承载着千斤重担,令人观之亦感其不易。

    而太过年轻的考生,又意气风发,笔下生风,尽显张扬不羁;观其笔迹,肆意挥洒,较之他人更显潦草不羁。若从书法角度看,或许能评为佳作,但在考场上,若要阅卷官费时间去辨认字迹,无疑是自设障碍,何况他们尤其喜欢使用生僻字,仿佛可以卖弄学识,却不想更显文章空洞!

    走到另一个隔间前,廖石磊的眉心微动。

    这恰好是崔捷音身处的位置,这个年轻人如今也不过十九岁,头一回参加科举就一路考到春闱,却并不如同龄的考生那么急躁,反而面容沉静,落笔流畅而不失稳重。可见腹中学识渊博,且内里不骄不躁。

    这崔家小子论起策来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写字的时候倒显出夫子模样……

    廖石磊轻轻捻着自己的长须,觉得有趣。

    见其书写速度渐缓,似已近文末,廖石磊悄然移步至旁侧,驻足而立。

    他微微转脸,佯装审视时辰,实则目光悄然滑向崔捷音之卷面——

    待看清对方在卷上所写的内容,他原本舒展的眉心不自觉地蹙起。

    “均分土地于民,减少土地兼并;赋税轻简,使民得安生而勤农……”

    啧,刚赞她一句沉稳,结果还是那么敢言。

    看来,这位少年英才虽然博学多识,于细节处也有着远超一般同龄人的成熟稳重。

    然而于朝堂之上,论及邦国之大政,犹似舟行江海,需舵手稳健,更兼洞察风云之力。而对方终究年岁尚浅,未历沧桑之变,流露笔尖口头,不□□于空想,稚气未脱。

    均田制,早在前朝以前,就有官员提出过。但因触及的利益群体力量实在庞大,推行起来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不可小觑,于是还未正式施行便胎死腹中。

    见其为了解决屯戍制的问题,转投向使用另一个更加不成熟的政策——实在是一个思虑不全的下品之策。

    他又看看崔捷音的试卷,将叹息声咽在自己喉间。

    所幸对方的字迹工整,论辩也老辣纯熟、丝丝入扣,即使所陈之策略有瑕疵,未能尽善尽美,在考试中应该也能够得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

    廖石磊眺望远方,原本的白云已经染上曛曛然的意味,三年一次的春闱即将落下帷幕。

    他忽然想起,昨日在宫中,和皇上会面的情形。

    护国寺一案仿佛就在昨天,即使大理寺以捉到精神失常的落榜士子为结案,但民间仍然因为此事流言纷纷,男女老少皆惴惴不安。

    即便龙颜慈悲,下了诏令暂缓春闱之期,欲使诸士子心绪稍安,并对不幸丧生的举子好生安葬,再赐家中父母以金银少许作为抚恤,然今年之春闱,终难逃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愁轻笼。

    随着科考之日渐近,圣上之心亦随之紧绷,不仅国事亲裁,就连细微末节,亦不辞辛劳,一一垂询。

    身为左相,廖石磊整个春闱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皇帝的眼耳口舌,言圣上所言,观圣上所观。

    春闱三日,晨光初破至夜幕低垂,每场试毕,他皆需入宫觐见天颜,细述考场之内所见所感,以及士子风貌、试题难易等诸般情形。此举旨在助圣上洞悉科举之实况,把握人才之脉络,确保遴选之公正与严谨。

    昨日廖石磊监考完诗赋后也不例外。

    因为连夜赶到,他跟着宫里专门引路的内侍,还在御书房旁边的偏殿里休息片刻。

    “廖大人,”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来了,面上堆满了抱歉的笑容,“陛下正于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