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奇葩的殿试考题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哪里是朕的功劳。”

    太上皇自嘲一笑,说道:“福儿没有搬出宫前,朕曾经在他房里看到一副字,上面写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时候朕既欣慰,又觉着有些好笑。”

    “福儿心系百姓,陛下为何会觉着好笑?”曹太后疑惑道。

    “朕亲政以后,选拔贤才,薄徭役,减赋税,不喜铺张,崇尚节俭。朝中大臣都称赞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

    “朕虽然没说,但其实心里还是很自得的,觉着就算比不上史书上那些明君,却也不差多少。”

    “福儿说,兴,百姓也苦,岂不是笑话么?”官家说道。

    “福儿那时候才多大,陛下怎么还记了这么多年。”曹太后笑道。

    “朕不是记着,而是到了洛阳后的所见所闻,觉得福儿说的很对。洛阳距离汴京不远,洛阳附近的百姓,日子都如此艰难,其他地方的呢?”

    太上皇看向曹太后说道:“你说彻查田亩是朕的功劳,其实这些都是福儿的功劳。朕只是看他在开封府这么弄,查出了大量的田地,能够为朝廷增加收入。朝廷缺钱,朕这么做,也是想为朝廷增加些收入罢了,并没有为了百姓的意思。”

    “以朕的性子其实更想求稳,之前朝臣反对的时候,其实朕也有些动摇,想着若是将来福儿登基,以他的性子还是会查,才没有叫停。”

    “如今看来,福儿是对的。”

    “陛下这是决定要迁都了?”曹太后惊讶道。

    夫妻这么多年,太上皇这么说,她哪里还不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太上皇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道:“洛阳虽然恢复的不错,但若要迁都,还需重新修缮规划一下,皇宫也需要重建,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福儿若是能够不影响朝廷运转,又不加赋的情况下,有办法弄到足够的钱财完成皇宫和洛阳的修建,朕答应他又何妨。”

    曹太后闻言仔细一想,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了。

    太上皇已经倾向于迁都了,而修建皇宫和洛阳城的钱财,就是对赵兴的一个考验。

    赵兴能够完成,他就答应迁都,否则迁都只能作罢。

    不过她是太后,也没有插手朝政的念头,并没有说什么。

    “看样子太上皇已经决定近期回汴京了?”曹太后微笑道。

    太上皇看向汴京的方向,说道:“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会试放榜七天后,殿试正式开始。

    一大早,会试中榜的士子,便云集皇宫,由内侍领着,来到了崇政殿。

    大殿内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桌案,桌案上笔墨纸砚齐全。

    士子们在太监的引领下进入大殿,有序的站到一张张桌案之后。

    整个过程十分安静,就连脚步声都几乎没有。

    士子站定后,过了大约一盏茶左右,司殿太监高喝道:“陛下到!”

    石子馍们连忙躬身而立。

    不一会,赵兴在韩章几人的簇拥下,走进了大殿。

    殿试持续一天,赵兴自然不可能全程在。

    他只要露个脸,出个题就会离开,接下来由韩章他们监督即可。

    赵兴来到御台之上落座,司殿太监唱喝道:“拜!”

    “臣拜见陛下!”大殿内的士子躬身齐呼。

    前文提到过,以前殿试有淘汰制度,后来因为出现殿试被淘汰的官员投靠西夏的事情,才取消了殿试淘汰。

    因此考中会试就等于是进士了,殿试只是走个过场,确定最终名次罢了。

    因此,这些人已经能够自称为臣了。

    “平身!”赵兴挥了挥手,沉声道:“朕查过历代殿试的考题,不是诗赋就是策论,今日朕决定出一些不一样的考题。尔等先落座,朕口述考题之时,可提笔记录。”

    “是!”

    众人齐喝一声,坐了下来,一手执笔,一手提着衣袖,沾墨后,等待赵兴口述考题。

    “一:甲父亲被继母气死,甲愤而为父报仇,有罪否?”

    “二:县官收了乙的钱,将甲屈打成招,甲承受不了流言蜚语而自尽,县官该当何罪?”

    “三:死囚因家中双亲无人侍奉,上请敕许充侍,若逢大赦,可否免死?”

    “四…”

    赵兴洋洋洒洒说了十题,这才停了下来。

    古代有个通病,科举基本不考律法和案子。

    即便考一点,也不以这些为主,主要的还是看策论和经义那些。

    而赵兴所出之题,都是一些比较棘手的案子。

    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但其实并没有固定答案。

    不仅考他们的断案能力,也能看出其为人。

    就像第一题,甲肯定是有罪的,但是罪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