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咱大明是要管理全世界的!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整顿吏治这事,不属于关于未来的国家基本盘的改革,属于自古以来历朝君王中有能力就可以胜任的常规操作。【慕梅书屋】

    想到这朱见济对朱祁钰道:“老朱,虽然咱们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四亿,几千万户人,人口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而如此庞大的百姓,需要更完善的地方官府制度来……维持。”

    本来想说服务。

    只是想到这个时代,官员就不是为百姓服务的。

    那是新中国的伟大之处。

    现在的大明,还没达到这个高度。

    当然,可能永远也达不到。

    朱祁钰点头,“你不是已经让三司下沉到地方,三司下沉后,对地方官府体制的监督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年咱们父子都没大规模纠察过贪腐事宜,但这一两年,从地方政事中反馈出来,地方的吏治比之前清明了不少,三司下沉功不可没。”

    还有一个举措:高薪养廉。

    朱见济嗯了声,“还不够,科举和教育改制后,培养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好事,但读书人太多了总要想办法安置,总不能让读书人继续回去种田,国家现在对举人秀才的补贴,也基本上属于是聊胜于无了,如果不安置好读书人,迟早会出大事,所以还是有可能要继续扩大官府的体制,增加一些职能部门,安置读书人的同时,完善社会机能。”

    事业编制,应该推广一下了。

    朱祁钰有点不理解,“还要增加什么职能部门?”

    现有地方体制已经很完善了。

    朱见济思忖了一会儿,把他记忆力的后世的事业编制的部门大概说了一下,比如什么水务部门、交通部门、城建部门等等。

    朱祁钰一听,脑壳都大了,“水务就不说了,毕竟统一管理水利工程,可以提高和促进农业的生产、发展,但交通部门这不是道路交通司的事情么,你的意思,道路交通司也要下沉到地方了?另外,什么城建部门,是规划城镇建设的,这也需要养一批专业的人,这些人还都得朝廷来出钱养?”

    朱见济道:“当然是朝廷出钱,老朱,你要明白今时不同往日了,我大明如此庞大的人口,必须有诸多的职权部门来规划诸多事项,也需要诸多的职权部门来安置大量的读书人,只有让百姓都能各自安生,社会才稳定,国家才能继续发展,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

    人越多,职权部门就应该越多。

    内需也会更快。

    经济的发展也会更快。

    要不然国家从本土之外抢回来的黄金白银什么时候才能变现成财富,一直堆在国库了,那就是一堆废铁。

    得把这些黄金白银全部变成物资。

    并且流通起来。

    这样的话,整个大明的财富,才是真正的国家体量。

    放在国库里也确实可以用,但没有足够的国家体量和经济市场,拿出如此庞大的黄金白银,只会让货币体系崩溃,这样的财富,根本不能称之为财富。

    其实就一句话:物资和货币,一定要达到平衡,这样庞大起来的国家体量,才是真正的富强,否则只是富而不强。

    如此这般一说,朱祁钰也便想通了,头疼着说:“行吧,那我这段日子考虑一下,如何按照你这个思路来整顿吏治。”

    让朱祁钰慢慢思考。

    朱见济回到文华殿,成铭、陈献章、李雅风三人也到了。

    朱见济先见陈献章和李雅风。

    先办公事。

    待两人行礼后,朱见济免礼,对陈献章道:“经过几年的落实,现在全国的官学基本上扩容完成,教育司这边可以准备下一项教育改革了。”

    陈献章如今也上了年龄,五十五岁。

    不过读书人嘛,尤其是搞教育这个行业的,越老越值钱。

    闻言道:“陛下,还要怎么改革,随着官学扩容,目前全国各地的官学之中,读书的学子已经超过了一五十万人,这还不算私塾和私学书院。”

    朱见济讶然,“才五十万?”

    现在大明人口已经突破四亿了,读书人才五十出头。

    百分之零点一二五!

    这个比例不对。

    陈献章道:“陛下,这一百万人可以参加新式科举的读书人,换言之,就是达到了以前的秀才的水平,实际上的读书人,比这多得多。”

    朱见济若有所思,“全国上下,读书识字的,能有一千万不?”

    陈献章无语,“陛下,哪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朱见济一想也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文盲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大明再怎么发展也是封建王朝,文盲比例至少百分之九十。

    也就是说,全国读书识字的人,最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