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诸葛军师之赏析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就在王书源的话音落下之际,公孙璋再次激动地、忍不住地开口说道。m.aihaowenxue.com“好!好诗啊,好诗!这又是一首可以千古流传的绝佳诗作啊!”

    “诸位文友,谁愿意来对此佳作进行赏析一二啊?”

    其实在这一刻,公孙璋的心里是十分地想立刻就对此诗进行赏析的,但他又怕被人说不给别人赏析的机会,所以他才顾此一问的。

    公孙璋心想:自己既然已经这么问了,那么按照常理来说,众人自然便是知道自己的心意的。

    于是乎,众人肯定会顺水推舟地说自己才疏学浅,还是有请山长为我们分析一二吧。

    自己就正好顺着众人所搭建的台阶而下,那此诗的赏析,自然便是水到渠成地由自己来进行了。

    众人自然是明白公孙璋的用意的。

    可是这一刻,诸葛明不禁在心中想到:我可不能让龙城的这些文人们,误以为刘主公身边的手下,都是一些大老粗的莽汉,居然连一位文学之才都没有啊。

    于是乎,诸葛明及时地开口说道:“诸位文友,诸葛明不才,想就此诗先来赏析一二。”

    “若是本人有分析不到位之处,还请大家一会儿为我指正一下。”

    此时此刻,略感意外的公孙璋只好开口说道:“诸葛军师过谦了,我们都知道诸葛军师拥有过人的智计,想必在文学造诣这方面也定是不凡。”

    “所以,就有劳诸葛军师来为我们讲解一下此诗的精妙之处啊!”

    诸葛明将手中的羽扇一挥,随即自信从容地开口说道:“那好!诸位文友,在下不才,就先献丑啦。”

    “读罢此诗,我们知道,该诗描写的是秋夜月光之下的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那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的美景,一下便跃然到读者的眼前。”

    “总体上来说,诗人飞驰想象,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面的宁静、祥和,以及朦胧的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立体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之所见;而‘洞庭山水’、‘犹如青螺’,则是遥望之所得。”

    “虽然这两处都是在写望中的景象,但两者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

    “近景体现出美妙、别致的视觉享受;远景则让人感到迷潆、绮丽的向往。”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作者所使用的比喻都是无比得贴切又生动啊!”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融、相得益彰也!”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一块明亮的白银盘上的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青螺,简直令人感到美不胜收啊!”

    “由此可见,诗人的用词是多么地精妙准确啊!”

    “接下来,我再从诗句上来分析一下此诗的妙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前两句形象地说明: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我们再细看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的场景,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景色啊。”

    “这第一句,充分地表现出了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尤其是这个‘和’字,那是下得极其的巧妙啊!它充分地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画境。”

    “而且,这一句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即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清晰地传进了读者的耳中。”

    “接下来的这一句,描绘出完全无风的时候,迷迷濛濛的湖面就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这三个字,十分形象又贴切地表现出了千里洞庭湖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更是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朦胧美。”???.biQuPai.coM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和。”

    “否则,如果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自然便无法相映成趣了,也就完全没有‘两相和’这一说法了。”

    “而第三句和第四句,诗人将自己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之上,集中到了君山这一点上。”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过去就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那是十分地惹人喜爱啊。”

    “在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犹如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雕塑珍品,给人以一种莫大的艺术之享受。”

    “末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啊!此句的取胜之处,不止表现在比喻的精妙上,而且还表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