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四十三章 国丧愈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朱明承夜》
皇后殡天,国丧三月,从皇陵紫微宫回到后廷的时候,绿阴一片,黄鸟数声。
孙先生授了太医院的职,听到兖国公主回宫的消息,便把桌上的卷册往怀里一揣,临行时用手语交代药童:炉子上荣妃娘娘的药不能煎干了。刚出太医院,正见一个身姿窈窕的医婆送前来取药的宫女出门。两个人互相客气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路上他遇见赶去太医院请医正的外城内监,说是都察院的介御史过度劳累,受了风寒后晕倒了。
孙先生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仔细写了,连带着他整理出来的卷册,递给沈明枳看。
“在太医院过得如何?”沈明枳边仔细看着卷册上的勾画批注,边问道。
孙先生又取出一张纸,简略地写:“很好。”
“荣妃的病呢?”
“不好。”
“你尽力吧。”
孙先生点点头,听候沈明枳发问:“这个肖医婆来了多久?”
孙先生掰起一根指头:“一年。”
沈明枳抬起头,望向窗外空荡荡的院落,心里慢慢地算着日子,“难道不应该是去年六月左右进的太医院吗?”
孙先生摇摇头,在纸上写:“四月。”
沈明枳追问:“你去看过太医院的簿册了?”
孙先生坚定地点了点头。
沈明枳不由得冷笑:“很妥帖。”
她将卷册重新递给了孙先生,“娘娘的身体一直很康健,吃的只是滋补保养的药,方子也是蒋太医等反复敲定过的,怎么去年蒋太医一告老,作为他的关门子弟,方太医就重新换了方子?”
“方老在整理库房时发现了积攒多年的岭南珍贡龙血脑,按古方,加入龙血脑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药方反复推敲,院中人皆无异议。”
“这么铺张,娘娘不会同意。”
孙先生点头:“是,皇后节俭,并不赞同,是圣上恩准。”
沈明枳揉了揉太阳穴,“那先生给我看这些,是为何意?”
孙先生饱沾了墨汁,“龙血脑功效虽佳,然与梅相克,易犯气疾。”
“娘娘从来没有气疾。”
孙先生叹息,又写:“风寒,高热,鼻塞,气息不通,喘症轻微,易误诊。”
沈明枳心底一沉。故太子妃梅问香幼年逢冬必发气疾,所以她对气疾也有所耳闻,不治之症,但也并非发病即死。
她神色一凛,“如何气疾和风寒分不清?”
孙先生想了想:“大底自负高明,何况病情相似。”
沈明枳抬手捂住自己的半边脸,仿佛这半张脸上的那只眼睛被这句话灼得生疼。她长长吐出一口气,“罢了,你也要研究这么久,更何况是他们。”她收拾了纸张,点了一盏香灯,一点点地要把痕迹全都烧尽。
孙先生听了这话,继续抽出一张纸,犹豫了片刻,当一滴墨落在纸上晕开前,他按笔:“龙血脑,岭南珍贡,与梅相克,岭南偏方,少有人知。”
沈明枳盯这这句话良久,连火苗舔到手指也不曾察觉,孙先生连忙拍掉她手中的残纸,拿起灯罩盖了上去。疼痛这才顺着手指,钻入心底,痛得沈明枳一个激灵,再度逼问:“你确定?”
“温夫人所说,我信她。”
沈明枳沉默半晌,一直到门外远远地传来月珰的声音,方才叮嘱:“宫里梅花很多,但因为丧子之痛,她并不常去赏梅。关于方太医为何突然要整理库房、他的古方从何而来,还有这个江南道苏州府来的肖医婆怎与寇妃走得很近,又在太医院里办过什么大事,有劳孙先生留意。”
孙先生恭敬地一礼拜别,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拿起笔,“圣上曾召见,问起岭南事。”
沈明枳慢慢忖度:“圣上年轻时在岭南遇险,得上苍庇佑,蒙山中猎户搭救,捡回一条性命。后来平定南海道叛乱,北上回京时几次要寻找救命恩人,但山高林深,终不可寻。不过恩情尤在,故而这么多年圣上对岭南故人多为关照,他若想与你聊岭南风物,多说几句无妨。”
他们一同出了坤宁宫——这个承载着太多欢乐的地方。
她记得大姐姐未和亲的那一年,坤宁宫最热闹了:戒子的生母难产,他就被圣上抱给了皇后抚养;大姐姐也还在,每天督促着她念书、习字、绣花,当然,众多公主之中她绣得最差了。时不时,她会跑到东宫,看准了谁当值谁空闲,央窦宙或者韦不决带她去骑马射箭,抑或是和梅如故乐此不疲地斗法。
现在,整个坤宁宫都空了。
逸豫可以亡身。
她搁置如云往事,去给圣上请安,然后打道回府。她走的是东直门甬道,路过刑部时装模做样问了一句郇寰,知道他不在衙门,便甩手出了启明门。
启明门外的天光,明亮一如往常。
沈明枳由月珰扶着上车,余光瞥见有人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