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随阳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下的细小木棍枯叶,难掩棉袍原本的整洁。
阿颂想,他过的很好。
而他们两个像极了彼此。
萧文广上前两步,他满眼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外甥,抬手为他取下身上的枯枝烂叶,使劲憋出一个笑容:“曜儿,还好?”
李景曜平和地笑着,他的笑有思念却没有抱怨,连委屈都没有,只是看到了亲人而欢喜:“好,舅舅挂念着,曜儿一切都好。舅舅呢?舅舅怎么回来了?可是皇上叫舅舅回来过年的?”
萧文广闻言低了低头,接着侧过身把阿颂露出来,让他们兄妹彼此见面。
这四周围满了人,李仞的或是别人的,无数双眼睛看着她,她知道,他也知道。
阿颂将披风从中间掀开,屈膝委身朝着李景曜行礼——原本不用的,如今的他们云泥之别——可阿颂想行礼,只是一个家常的礼节,给这个初次见面的哥哥。
“青棠见过兄长。”
“青……棠……”李景曜喃喃低语,他蹙紧了眉头,怔怔地看着眼前陌生的妹妹,好久好久,一口气缓 出来,他什么话也没说,路过阿颂进了院子。
阿颂转身看他的背影,说不出的滋味。
“进去吧。”萧文广说。
院子不算太大,比不上东宫甚至也比不上故云阁的旧园,黄土地,已经冻住了,院子正当中有一条青石路,像是新铺的,不会超过半年。台阶上摞满了干柴,用篷布盖着,旁边还有竹编或木编的筐子篮子。铁锹斧头镐头镰刀等整整齐齐挂在窗外的架子上。
这处院子只是寻常人家的小院,木屋木门木窗,生命从土里生长,一寸一寸蔓延在历史的心脏。
新岁伊始,这里贴着红艳的对联,李景曜题字,国泰民安。
阿颂很爱这处小院,它亲切的像在花山。
他们一行四人站在当院,谁也没说要往屋里再走一步,就连挪动都没有,只是打量院落,也不说话,静悄悄的。
没过一会儿李景曜从屋里走出来,他换了身干净的衣裳,站在门外迎他们:“是皇上让你们来的吗?”
萧文广点点头:“是。”
李景曜叹口气:“那进来吧。”
萧文广看看阿颂,走在了前面,许司一站在阿颂身边,小声嘟囔了一句:“不愧是做过太子的人,瞧着我就不敢动弹,我不进去了,在院里坐一坐。”
阿颂知道许司一看上了院子西边墙角下晾晒的药材,便没有说什么。红尾也没有进屋,坐在屋外的矮凳上守着。
屋里,没什么家具摆设,床和桌椅都是山里寻常木头做成的,墙边有个架子,架子上放着盥洗用的木盆,贴墙还有个倒柜,里头应当是放衣服用的,盖上盖子,上头摆满了木雕,有粗糙的也有细腻的,书桌上摆着最便宜的文房四宝,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字画的画,火盆应当是才烧起来的,旁边放着并不太好的炭。
“这炭会有些呛,要不我烧些水,给你灌个汤婆子吧。”
阿颂的眼睛停留在墙上的一幅字,没意识到李景曜是在和她说话,以至于李景曜灌好汤婆子走到她身边再说话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刚刚问你,你没说话,我就给你灌了一个,这里冷,火盆没那么暖和。”
阿颂低头看了眼套着本是装笔的布袋的汤婆子,忙不迭接过来,笑笑,说了句“多谢”。
李景曜点点头,又看着阿颂一直看着的那幅字说:“闲来无聊时写的,若是喜欢,尽可拿去。”
“拿去?我吗?”阿颂反问的话语中多少有些惊喜。
李景曜已经走到那幅字前伸手摘下来,他仔细的卷起塞进布袋里,拿过来递给阿颂,阿颂见他真的把字给了她,低眉略想,“得寸进尺”道:“我可以再求一幅字吗?画也可以。”
李景曜把仅有的两把椅子让给萧文广和阿颂,萧文广已经坐下了,李景曜找来新编的蒲团才要坐下,身子弯在半空中复直起身:“什么?”
阿颂深深吸一口气,扬声说:“我要嫁人了,想请你再赐笔墨。”
“你要,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