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最年轻的学部委员(完)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院的相关情况,师资力量,所处位置,欢迎大家来参观学习。
高考恢复,谢赟没有考,谢燊和李知新也没有考,没必要了,水平在那儿摆着呢。但是柳树屯参加考试的人不少,而且都考上了,又一次成了全国热点。
紧接着,研究生招生恢复,谢赟又在报纸上宣传了一波,欢迎大家报考东大研究生。
谢燊和李知新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院学习,边学习边工作。
谢赟没考,为了弥补她没有文凭的遗憾,研究生院直接给她发了个文凭。
她不得不感慨了一句:“这真是延续了咱们草台班子一惯的作风了。”
潘长青说:“别胡说,咱们这叫灵活机动,这是建立在我们对你的真实水平有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的。之前咱们写的那些论文,你都有参与,那就可以作为你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了。你要是想正规一点,你就再写两篇补上。”
谢赟:“……”
《想正规一点》、《补上》,这还不叫草台班子吗?
1978年,谢赟和潘长青几人去京城参加科学大会,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接见和表彰,盛赞他们在过去几年为国家科技和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在那里,谢赟见到了更多的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潘长青和郑淑华几个人,带着谢赟到处找老朋友炫耀,大家都笑着听,听完了就是一通夸,不光夸谢赟,也夸潘长青他们。
在科研被耽误的那些年,是这些人撑起了科研的荣光,不管是什么样的夸奖,他们都担得起。
1979年5月,科学院重启学部委员的增补工作,潘长青、谢赟、郑淑华、郑跃华和赵英杰都被增补为学部委员。
那一年,谢赟29岁,成了全国最年轻的学部委员。
有很多记者联系东省科学院,要来采访她。谢赟搓搓脸,都应下了。她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为公共议题发声。
☆
1980年,舆论开始出现一种声音,重新掌握了话语权的知识精英女性,开始公开批判“无性化铁姑娘”,体力劳动光荣的理念被废弃,劳动妇女重新沦为一种底层形象。
城市精英女性开始和底层劳动妇女划清界限,性别秩序重构,“男女都一样”的口号被废弃,一些人开始提倡“女人要有女人味,男人要有男子气”。女性不得不重新以男性的凝视和审美来塑造自己的身体和气质。
当这种舆论一出现,谢赟和任秀珍就不约而同的开始写文章进行抨击。
任秀珍给谢赟打电话,说:“她们这是在开历史倒车,这些人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罪人。”
“别慌,把能做的都做了。这才刚有点苗头,我们还是有希望掐灭的。”
“好!我这就去写文章,我要骂死她们!”
任秀珍义愤填膺。
谢赟也很生气。
她不光写文章,还接受电视采访,到各个大学去做讲座,和持有这种观点的女学生直接对线。
其他和谢赟长期并肩战斗的伙伴们,颜桂香、王庆丽、岳铮、钱高韵、邵湘、季翔、张瑞凤、郑淑华、刘成君……也都站了出来,通过自己的方式反抗这种开倒车的行为。
路还很长,会有更多人和她们一起走。
(完)
————☆————
开这本书的时候预计写50万字,写到改革开放结束。
所以,就写到这儿了。
每一个人,只要她们不断成长,不断强大自我,就都会拥有精彩纷呈的人生。无需作者再写啦~
最开始决定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想写个人发展的。但是一旦开始动笔,甚至做了点代入之后,就觉得,不行。你回到了那个时候,拥有了上帝视角,就不可能只注重个人发展,而不去关注国家的整体进程。根本做不到。
书里的内容自然是理想化的。但是我仔细想了想,如果一个人有了上帝视角、有了金手指(超强大脑和知识储备)、有了想要国家变得更好的决心和毅力,还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这种理想局面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过程可能不会这么顺利,会有曲折、有麻烦。但是,努努力,加把劲,是有可能实现的。
我真诚地期盼,如果有人带着金手指回到过去,可以真的实现这样理想的局面。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
祝愿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成长,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开心!
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得偿所愿、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