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过个喜庆年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 

    这批专家来了以后,谢赟请李文瑞和于子芩夫妻给大家都号了个脉,他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

    潘长青礼貌谢过李文瑞和于子芩,一边喝着苦药汤子一边抱怨谢赟:“咱俩有仇吗?你给我整这套!”

    他最怕苦了,宁肯生病也不愿意吃药。

    谢赟说道:“当然有仇啊,阶级仇恨永不忘。喝完这碗赶紧开工!我告诉您,别想着早死早解脱,您得长命百岁,为贫下中农干活。”

    一群喝药的人咳得此起彼伏。

    这一老一小可真算得上是臭味相投了。

    在用语言恶心人这条路上,一个走得比一个远。

    潘长青一口闷了药,一拍桌子:“开工!走吧。”

    他现在和谢赟亦师亦友,损师损友。

    最开始,他以为谢赟是来监督他们的,是人民群众打入臭老九队伍里的内应,在听完干校老同志们的解释之后,他觉得这孩子确实纯善又机灵,同时又担心她在科研一道上没有天赋,要是她学着学着不想学了,会不会收回对科研人员的认可和帮助?

    好在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孩子在学习和研究方面天赋卓绝,而且态度十分认真诚恳。

    他心里又升起了无限的遗憾,要是高考没有停,这孩子早就去上大学了,接受完正规教育之后帮着国家研究各种东西,多好!

    何至于像现在这样,窝在这个小地方,想要做点什么事,还得先用革命语言和革命精神武装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习惯先表态,说任何话都得扯着贫下中农的大旗。对于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说,太难了。

    他都不敢想象,这孩子到底要有多坚强、内心要有多坚定,才能做到这一点。

    他19岁的时候已经进了清大学习,二十多岁出国留学,学成归来立志报效国家,可惜,出师未捷先出事,58年的时候,咔嚓一下,他从人人敬重的清大副校长,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反动学术权威。这些年又是种地又是下工厂拧螺丝,换了好几个地方了,专业研究都放下了。

    这会又能重新开始做研究,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

    世事无常,世事难料啊!

    潘长青一边教导谢赟,一边叹息不已。

    谢赟问他:“老师,您的大脑可以同时干几件事?”

    潘长青没好气:“当然只能干一件!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专心、专注。”

    谢赟疑惑:“那您为啥叹气呢?是知识让您不开心了吗?还是您在分心,想起别的事情了?您不是说做研究要专注吗?”

    潘长青:“……”

    他一绷脸,说道:“是你让我不开心了。”

    谢赟笑道:“怎么可能?我这么聪明又勤奋好学的学生,哪个老师都抢着要好吧?我给您当学生您就偷着乐吧,人呐,得知足。”

    潘长青:“……”

    ☆

    虽然已经很长时间离开学术圈,但潘长青不愧是天赋与勤奋并重型选手,他很快又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作为“大毕改”先锋,他决定彻底摆脱原来的专业束缚,彻底化身人民科学家。国家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

    他说得出,做得到。

    谢赟对此深信不疑。

    毕竟,这位是有名的“斜杠教授”,刚进清大的时候学的是化学,大学毕业后改学物理,后来又兼攻数学,而且于文史一道也十分有造诣。

    谢赟跟着他,以化肥                                                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为框架,把其中涉及的各个专业都学了个遍。不光她学,对于潘长青来说,其实也是在学习。

    潘长青跟她说:“我不能算是你的老师,我是你的同学。”

    谢赟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您看看您,哪点像?”

    “我怎么了?我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我书生意气足得很。”

    顶多在挥斥方遒方面差点事,不是不想,是不敢。

    潘长青坚决不服老,觉得自己还能为国再干50年。

    ☆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进入了1970年。

    年关将至。

    今年的柳树屯格外喜庆。

    小年那天,夜校举行了一次结业考试,第一批由夜校培养的学生拿到了自己的小学毕业证。毕业率在50%左右。这批“小学生”们有的接近二十岁,有的已经四五十了。

    王庆丽、王庆红、许五美、张瑞凤等人都毕业了。

    谢赟专门写了一篇《一群特殊的小学生》来讴歌新时代,感谢领导和政府,让这些以前没有读书机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并且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