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迷离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年也渐渐相信他应该只是救援未及,不知其他。
“当年历经滇左惨烈的战况后,武毅侯回京任职,荣华富贵的赏赐皆不肯受,只向陛下求了一个恩典。”
江淮景的声音,拉回了梁颂年的思绪。
“恩典?”
江淮景嗯了一声,“此役结束,双方俱损,南境至少能安定十年。苏恒坦言其夫人随军多年,已有心悸之症,如今举家进京,其子苏云铮仍驻军在外。于是他求陛下念他们母子聚少离多,将苏云铮也调回京都。”
梁颂年面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掺杂了些许哀伤,“心悸之症……是被我哥的事吓到了吧。”
江淮景知道这话不能接,赶忙扯开道:“圣旨下来,苏云铮上奏争取过留在军中,可终究父母之命难违,拖延数日后,他便回京谢恩,之后被安排进了刑部从普通吏员做起。”
梁颂年问:“普通吏员?”
“嗯,”江淮景道:“你也知道武毅侯的性子,寡言少语,断不通人情世故,更不会去向陛下讨要什么。”
梁颂年捋了捋思路,方道:“也就是说苏云铮自己是想留在军中的,只是碍于父母之命,所以才回京仕途,这次被卷入假-币案,他虽清白,却想借此请辞,重返军中?”
江淮景点了点头,“同在官场,我与苏云铮接触不少,说不上知根知底,但也大概了解其秉性。”
“如何?”
“像他父亲,寡言少语,断不通人情世故。”
“还有么?”梁颂年道:“听你的意思,倒不觉得他这举动可疑。”
江淮景道:“我既寻他助我做了春闱的局,也算是能和他多说上几句话的同僚。
他祖父、叔 伯、父亲,皆是戎马一生的武将,他们苏家就没出过搅弄风云的文谋。
当年梁伯父出仕,禁军统领这位子一般人镇不住,武毅侯补位被调回,本与他何干,偏叫他这般年纪拘在了朝堂,又赶上了党争各势割据局势。
他那种人宁肯在战场上腥风血雨,也不愿固步在这乌烟瘴气里。”
“是么,”梁颂年回头侧头看向事发地,人马早已散去,此刻不过是空地茫茫,未余野猪血迹证明刚刚的一切,“只为了远离官场么。”
江淮景顺着他的视线,也转过身去,“武毅侯夫妇只有一双儿女,不舍得其战场历险,我能理解,苏云铮回京几年,受够了官场种种,我也能理解,只是……”
见他迟疑,梁颂年催道:“只是什么?”
“陛下,”江淮景道:“陛下明面上既然答应了武毅侯,为何私下还要遂了苏云铮心愿呢?”
“未雨绸缪吧。”
江淮景不太明白,“提防什么?”
梁颂年意有所指道:“北疆现在的将军是齐明玄,其父是兵部尚书。”
“一个兵部,一个禁军……”
江淮景不敢深想,“两个上面都还有枢密院压着,怎么听你这样说像是分势对立了?”
梁颂年横眉一挑,“我也是瞎猜,之前便与你谈过时事,兵部不太清楚,禁军最为忠君,也没去想过。可就这事看来,我想不到陛下还能为了什么。”
“所以苏云铮去北疆,陛下顺势而为,目的是让他去与齐明玄分权,这样无论将来朝局如何,总不至于倒戈一方?”
梁颂年不置可否。
江淮景叹了口气,仍觉惊心,又道:“兵部拉势独大倒罢了,若是心向林氏,我便不敢再想了。”
接下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沉默的,两人虽都没开口,却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那日论道。
以相位对皇权,面上的分庭抗礼,长远看来总要损折一方的。
再细想来,自春闱舞弊案后,吏部大换水,朝局已然乱中有序,慢慢清盘。
可后来梁颂年领旨赴承阳,林家于危势反转,掌权了户部。
虽说谁也不能谋划地事无巨细,可放眼大局,似乎皇权与相权的较量从未停止,而其他各势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不成气候。
京都政坛不缺聪明人,何况这拉扯几乎是放在了明面上,梁颂年和江淮景能想到这个地步,其他人稍加思忖,定也如此。
林氏要反么?
如若不反,那为何不顺势归权于帝王,偏要飞蛾扑火去较量相搏,林氏会成为下一个裴氏吗?还是说裴与林本就一路?
扑朔迷离的朝局走势,在这次秋猎之后,只怕会火上浇油,更加的乌烟瘴气,朦胧不清。
“临川兄,”梁颂年忽然打破沉默道:“之前你说华服称臣,享誉而承责,那是我只过耳一听,如今想来,真是心服口服的敬佩。”
江淮景恍惚过来,继而一笑,“子渊兄也有煽情的时候啊?真是少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