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3章 学堂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寻仙》 

    刘家村总共四五十户人家,靠山吃山,是种庄稼的生计,也就收成好的时候能勉强够上温饱。何盼玉家就自己一人,守着几分田再加一块小菜地,日子只能算凑合,偶尔被临近几个村子的人拉去看事,正好攒一点钱。

    如今家里多了一个人,何盼玉便将攒的钱都拿了出来。新衣裳是要买的,丝寻这身夹衫破破烂烂不说,还一点都不合身,小孩子的衣服虽无男女之别,但全身的麻灰还是老气了些。鞋子也要重新买,小孩子的鞋磨损得快,她脚上的这双差不多只剩一个底了。

    “红上衣,绿下裳;梳两髻,系铃铛。春日生,秋日养;花中寻,小姑娘。”何盼玉一边哼着童谣一边给丝寻换上新衣,又给她梳了一个双丫髻,用红色的发带系成两个蝴蝶结。

    丝寻低头扯了扯绣着蓬丝草的裙摆,又揪了揪垂落的发带,欣喜地转了两圈,然后扑到何盼玉怀里抱着她的腰撒娇。

    “真不知道你的翁翁是怎么带的孩子,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养成这个样子。”何盼玉摸了摸她的脸,叹了口气。丝寻听了她的话也只是笑。

    不过她也不是真的责怪一个自身艰难还收养孩子的人,大周朝已历四世,皇亲贵族总念着河清海晏、歌舞升平,但真正的世道艰难也只有他们这些底层人才能感受到了。

    村里和丝寻同龄的孩子有四个,丝寻从小没有玩伴,见到他们就有交好的意思。起初这些孩子也对她有几分好奇,但听大人说她曾做了鬼童,自然不敢再跟她有来往。丝寻见他们都远远地躲着自己,只垂头失落了一会儿,又跑回菜地里给何盼玉帮忙。

    何盼玉一进菜地就看到丝寻蹲在地上拿着铲子锄地,心疼地将她扶起,拍了拍她身上的泥土:“这是大人做的活,你还小,正是玩乐的年纪,不用来给我帮忙。”

    丝寻委屈地绞着手指:“可是也没人同我玩,一个人待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何盼玉有了让她读书识字的打算。丝寻跟着林竟认过一些字,但不会写字,而何盼玉认得的字都是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里的,当然不可能教给丝寻。听说十里外的钟家村里有一个老夫子,何盼玉便领着丝寻前去拜访。

    老夫子是一个姓齐的老头,口里正念叨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见一个女童睁着圆溜溜的眼睛要当他的学生,自然是百般不愿意,还是何盼玉给了他两份束脩才勉强答应下来,丝寻就这样留在了学堂。

    学堂只有三间房,都是用黄泥巴砌起来的,一间做讲堂,一间做书房,剩下一间就做卧室。

    齐夫子嘴上说着不待见女学生,但学堂里还收了一个女童,那女童乍一看和寻常孩童无异,接触了才会发觉她有些痴傻。家里因没时间照顾孩子,便把她送到学堂来,足□□了三倍的束脩,不奢求她认得几个字,只要不乱跑就行。丝寻初到学堂连书都没有,就和她共坐一张桌子看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课业的最开始还是从《千字文》讲起,丝寻从识字起就开始读《千字文》,早已倒背如流。齐夫子人古板,课也讲得枯燥,她听不太懂,只知道他在说着什么“天行有常”。翁翁给她讲过一点天道,说世间万物自有其道,恰如草木枯荣、燕子来去和人的生老病死。

    学堂的孩子大些的有十岁,小些的只有六岁,正是不受拘束的年纪,有时趁着夫子注意不到就在桌子下搞点小动静,或是打个瞌睡,或是伸手打扰一下身边的同窗。

    午时,齐老头吃过饭就锁了院子回室里休息,留下孩子们在院里自己玩。如今学堂共有十个孩子,四个是钟家村的,三个是徐家村的,三个是刘家村的。丝寻其实挺想和同伴们一起玩的,但一看到另外两个刘家村的男童便歇了心思。

    孩子们都带着饼充当午饭,丝寻也带了一个。那个呆傻女童带了两个饼,刚拿出饼来就见着一个高个男孩带着另外几个孩子堵在她面前要吃的。女童也不恼,两个饼都递了过去,对方毫不客气地扯走饼子,只留下一小块给她。丝寻对他们的动作不明所以,就好奇地盯着。有人见她盯着女童的饼,便挑唆她把剩下的饼抢过来。

    丝寻并不理他,只是问女童:“为什么把饼分给他们,这么一点你吃得饱吗?”

    女童也不敢回答她,只是羞涩地朝她笑。

    “她是个傻子,懂什么?”一人撑着桌子笑道。

    “傻子?”丝寻这才发觉她与自己的不同,她似乎没怎么说过话,即使夫子让大家读课文,她也没有开口,只是对着书发呆。

    丝寻又凑近了些,盯着她的眼睛:“我叫丝寻,你叫什么名字呀?”

    “晚,晚秋。”她的声音很小,嗓音又细,带着一点秋末的萧瑟,单薄且凄凉。

    “嘿,你们来瞧,傻子说话了,”又有人笑,“不过说话了还是傻子,傻子就是傻子,土都吃得下。”

    人生愉悦之心才会笑,丝寻不懂他们为什么要笑,瞧着晚秋吃不饱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