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等待判决,最好缓期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写尽江湖薄幸名。

    哈哈哈……这首诗是不是怨念滔天?可乐不可乐?牢骚成毒啊。

    现在通达了。

    不行,就不要勉强自己。不要活的太悲情,太苦情,凡事不可执着,那是迷。

    好啦,言归正传。

    书名最早叫《祧明》,后来因为书友建议,改成《晚明风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在蹭《大明风华》热度,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写本书时,七月酷暑。待上架时,秋意微凉。

    星霜荏苒,烟水微茫,回首前三本书,真有浮生若梦、前尘尽忘之感。

    本来,我是不打算再写历史文的。

    吃力不讨好。

    而且,不想重复《葬元》的设定,不想自己抄自己。

    可是数年来,一直有老书友留言,希望我再写一本历史文。

    我很感动。

    真的。

    于是,我又开了《晚明风华》。

    这本书和《葬元》不同。双穿和三穿,虽只多一人,其实大不同。

    很明显,感情方面,《葬元》是二人世界,《晚明风华》是家庭场景。

    《葬元》是民族叙述为主,《晚明风华》是ji叙事为主。

    本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写出晚明时期的社会风貌,包括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风貌,这是一个很大的野心。

    所以一开场,就写女真部落,写年轻时代的努尔哈赤。

    我想从一个鲜少有人尝试的视角,来尽量还原晚明社会的真实风貌。

    而不是一上来就写帝王将相,皇宫大内,君君臣臣,俯首不肯见苍生。

    这很冒险。因为很少有作者这么写。

    明朝文那么多,谁会去写女真部落?有几个不是帝王将相?

    历史文那么多,谁会带一对姐妹一条狗穿越?

    一个人穿越,显得高大上不说(神秘装逼),还能尽情的后宫,耍酷,不好吗?

    为何非要吃力不讨好?

    事实证明,我高看了这个市场。

    市场不喜欢我这种大胆创新,还是喜欢那些百试不爽的套路。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很多读者猜测我的剧情,说妹妹会嫁给谁,有说嫁给古人,有说嫁给姐夫,有说嫁给新的穿越者,有说回到现代,有说姐姐死了妹妹续弦…

    猜什么的都有。

    但是很遗憾,全部猜错,无一正确。

    小看姐的脑洞了。

    如果本书上架后继续写的话,大家最终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我的处理,不会雷人,更不是毒点,也不玄幻。

    个别读者,吐槽我水文。

    理由是我写日常。

    哥,那真不是水文,那是日常啊。日常本就是本书一个看点。

    你以为日常好写?

    那些都是历史细节,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胡编乱造。

    有时候写一段,比写纯粹的故事情节,废力多了。

    写个南京城,连当时的街道都要查的。

    每一个称呼,都有历史依据。

    本书参考了很多书籍,比如《三言两拍》、《某某梅》(删减般)、《万历野获编》、《夜航船》、《满洲实录》、《满语研究》、《满族风俗志》等等。

    就连查的资料,都和别人不同。

    有人写明文,直接查实录,查列传。主角出场就是皇帝或者王孙公子,然后直接照着实录、列传中的大事件,开写。

    时间线都是实录。

    这种写法,的确很轻松。

    史料也很好查,故事也是现成的,直接化用历史事件就行。

    可是我的写法,就是在跪钉板,自找苦吃。

    《葬元》就是自找苦吃,这本又是。

    偏不肯蹭热点,随大流,偏不肯氪金,哪怕花一毛钱。

    真就是冷门设定,冷门题材,似乎进入冷宫也不冤枉?

    但要说本书的干货,我相信不差那些当红派。

    个别读者说,不要科普。

    哥,历史文一点都不科普,那叫历史文?

    趣味性的科普,是历史网文的责任,也是看点啊。

    科普元素完全去掉,那还不如写架空。

    比如,我不科普县衙,难道所有人都能了解明朝的县衙运作?都能知道当时的口语称呼?

    不科普,所有人都能知道女真社会,耶稣会?

    个别读者还闹笑话,说不应该称呼将领为“麾下”,而是应该称呼“大人”,建议我改过来。

    我不改,还继续发帖,说我不对。

    个别人,说我写的女频文,不该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