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周师爷自述良苦心,宁问归再现……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太子妃只想复国》 

    这封书信字迹遒劲,看得出笔力非凡,但行文却用词粗浅,不成格式。

    写信之人直言自己派手下山匪掳走了涵州刺史周望安,让官府在三日内凑齐赎银万两,由师爷周祥亲自送上寻雁山,到时他们自会放人。

    穆归衡不愿轻信这些说辞,质疑道:“堂堂一州刺史,怎会轻易叫山匪绑了去?怕不是官匪勾结,借此敛财吧?”

    周祥大呼冤枉:“太子殿下明鉴,周刺史可是涵州城内人人称道的好官呐!您若不信,大可入城随意走访,向百姓们问个清楚。”

    “好官?”穆归衡把书信扔回他膝前的地上,“若是好官,怎敢欺君罔上,谎报灾情?如今本宫刚到涵州,他就被所谓山匪给掳走了。本宫怎么觉得,这是他逃罪塞责的金蝉脱壳之计呢?”

    周祥闻言,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双唇微微颤抖着说道:“殿下明鉴……是,周刺史的确谎报了灾情,但此事并非他一人所为!包括微臣在内,涵州从五品以上所有官员都参与其中!殿下若要治罪,微臣和诸位同僚都不会推脱,但求殿下先将赈灾粮款发放给涵州各地的百姓,再处置我们也不迟啊!”

    穆归衡听罢蓦然一怔,江御暮适时插话道:“既然灾情是假,涵州的百姓为何还需要救济?”

    周祥用袖子拭去泪水,无奈道:“旱灾是假,匪灾是真。这三年来,涵州百姓深受山匪之害。起初他们只是偶尔下山抢掠,对官兵还有些忌惮。可是后来官府剿匪连连失败,他们就愈发嚣张了。”

    江御暮继续帮他推进这个话题:“如何嚣张?”

    周祥道:“时至今日,这帮山匪已经很少下山抢掠了,转而要求城郊各村的农户定期给他们上贡粮食,而且往往狮子大开口,几乎不给人家留下多少余粮。农户若拒不上贡,他们就趁夜下山,闯进村内大开杀戒。唉……正因如此,许多村民都弃家而逃,涵州城附近的村子也渐渐荒废了。”

    江御暮叹息一声,对穆归衡低声道:“怪不得咱们今晚去的那个村子空无一人。”

    周祥颓然垂首:“山匪不曾出现时,城外农户的余粮尚能稳定销往城内。可是现在呢?他们自己都无粮可食了,城内的百姓自然也无处买粮。官府虽能开仓放粮,却也维持不了多久。殿下容禀,周刺史之所以谎报灾情,骗来赈灾粮款,就是为了让涵州城的百姓活下去啊……”

    穆归衡的双拳渐渐紧握,看得出他此刻已然怒极,但他的声音却比方才温和了许多。

    “起来说话吧。”他看着周祥说道,继而又转向石涅,“给周师爷搬一把椅子来。”

    周祥跪得太久,双腿有些发麻,扶着膝盖慢慢站起来,捡起书信诚惶诚恐道:“多谢殿下赐座。”

    待他坐稳,穆归衡才接着问道:“既然如此,为何逃去京城的流民绝口不提山匪,反而都说涵州遇了旱灾呢?”

    周祥欲言又止,不知在担心什么。

    穆归衡正色道:“你不必有什么顾虑,直言便是。”

    周祥这才开口:“殿下有没有想过,既然这三年来,周刺史曾六次上书朝廷,言明涵州山匪之害,陛下却是为何从无回应呢?”

    穆归衡也觉得奇怪,如果说皇帝对旱涝之灾不管不顾,是因为舍不得花费大笔银钱赈灾,倒是说得通。或许在他看来,天灾不可能年年都有,既然今年遇上了,就算他们倒霉,死一批人也就没事了,不会给皇帝造成其他麻烦。

    但匪灾不一样。

    若不早早斩其根基,而是放任他们的势力不断扩张,便终有一日会给朝廷带来难以遏制的疾患。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帝认为小小山匪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最多能做到盘踞一方,无力给他的统治造成根本性的威胁,他也不可能只作壁上观吧?否则不是相当于把整座涵州城都拱手让人了吗?

    想到这里,穆归衡不禁疑道:“你们确定那些奏折都送到陛下手中了吗?”

    周祥一拍大腿:“微臣就是在怀疑这一点!”

    他左右看了看,满目防备地压低声音,稍稍向前倾身道:“殿下您也知道,地方官员的奏折并不能直接呈到陛下面前,送去京城以后,要先经过阁台的筛查,确认官印无误,才能统一交给陛下。也就是说,阁台的官员能看到每一份奏折的内容。”

    穆归衡会意:“你是在怀疑——阁台有人从中作梗,私自拦下了周望安上报匪灾的奏折?”

    周祥点点头,唉声叹气道:“倘若真是这样,想必此人身后一定颇有势力,说不定早就与这些山匪有所勾结。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周刺史才会遣人私下告知那些有意外逃的百姓——倘若去了京城,千万不要乱说话,否则一旦得罪了暗处的虫豸,只怕要遭到他们的报复。”

    江御暮继续给他递话:“若真有人从中作梗,他为何不拦下这次报灾的奏折呢?”

    “微臣觉得原因有二。”周祥掰着手指头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