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胡亦豪背对着于双,于双于是毫无顾忌地翻了个白眼:“是啊,戚哥有一种超越性别的美。”

    戚玉衡继续揉着馅料:“于又又,别让我的鸡皮疙瘩再增殖了……我确实是像我妈多一点。”

    戚玉衡猜,胡亦豪未说出的那个形容词,是“娘”。虽说“娘”字本身是一个称呼、一个中性字,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用作一个形容词,而他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话里总是或多或少带着贬损的意味。娘、娘炮,这两个词,戚玉衡在他的青春期听过无数次。十几岁的他还会因为这两个词沮丧和难过,但是现在的他已经完全不会了。

    早上九点二十,最后一炉碱水包出了炉,牛明星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店里。

    牛明星比戚玉衡大三岁,是星星烘焙坊的大姐大,戚玉衡等人都叫她星姐——因为她一直很嫌弃自己的姓氏,觉得被叫‘牛姐’不好听。

    虽说不再承担烘焙工作,但店里剩余的杂事依旧不少,牛明星的工作并不轻松。换过衣服后,打包好第一批外卖订单,牛明星便开始统计网络订单。

    现在的星星烘焙坊,在丰山区拥有一个一百平米的店面,店里有两排面包展示柜,包括两名老板在内,拥有六名员工,开展了外卖业务。但五年前,星星烘焙坊刚起步的时候,戚玉衡和牛明星的租金预算只够他们在门市租金最为低廉的丰山区租一个位置偏僻、三十平的门市,三十平的空间,去掉卫生间和更衣区的面积,剩下的可利用空间只做烘焙间都算不上宽敞。

    在犹豫思考了一个月之后,戚玉衡牛明星最后租下了那个三十平的门市房,只在店门口做了个小吧台,将剩下的空间一分为二,一个烘焙间和一个裱花间。他们这样设计,是因为他们决定放弃线下售卖的模式,只做司康欧包这些保质期相对较长的点心,专攻线上。五年前,网络购物虽然已经很发达,但依靠电商平台创业依旧是件充满风险的事,更别说戚玉衡和牛明星当时都很穷,戚玉衡身上还有巨额债务。

    如今回头想想,戚玉衡都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气。当时他和牛明星砸锅卖铁才付了店铺的资金和装修钱,买了第一批原料后,两个人银行卡里剩下的钱加起来都不到一千。店铺开业之后,两个人每天只做少量样品放到吧台售卖,剩下的时间,牛明星负责录视频、运营各个网络平台上的账号,戚玉衡则出门打工赚两个人的生活费。

    开店第一个月,不算房租,他们赔了一千多块——一半是水电费,一半原料费。尽管他们每天只做很少的样品,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很少有人来店里选购,每天的样品最终的归宿要么是两个人的肚子要么是垃圾桶。那段时间他们两个人早上司康、中午欧包、晚上贝果,简直吃出了工伤。

    开店第二个月,星星烘焙坊依旧是负营收。牛明星入驻了几个外卖平台,但一个月只卖出去了十一单。

    开店第三个月,还是没有盈利。牛明星情绪崩溃了好几次,有的时候上一秒还在好好揉着面团,下一秒就哭了起来。戚玉衡虽然从未在牛明星面前哭过,但是那会他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他们两个人深感危机,思来想去,最后印了一沓宣传卡,两个人一人一半,去店面附近的几个居民区发,打算在附近先打出知名度。

    开店第四个月,他们在居民区发小广告的宣传方法奏效了,收支勉强得到了平衡——在不计算房租的情况下。

    开店第五、六个月的营收情况和第四个月的营收情况差不多。

    开店第七个月,或许是触发了什么关键词、或许是官方随手给了他们一波曝光,他们店铺账号在小红书上的一篇笔记突然有了近一千赞、六万浏览量。于是这个月他们收获了开业以来最多的网络订单,有两百多单。这个月,算上房租,他们赔了一千。

    开店第八个月,第一波顾客的好评为他们吸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他们的网络订单增多了不少。这个月月末,戚玉衡算账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在开业后的第八月,星星烘焙坊第一次盈利了。当天晚上,戚玉衡破天荒地没有再去兼职,和牛明星奢侈地吃了顿火锅。

    之后,星星烘焙的网络订单不断地增长,但开店的第一年,星星烘焙依旧只是勉强的达到了收支平衡。但第二年的境况就好了不少,这一年的后半年,戚玉衡已经没有时间出去兼职,他和牛明星每天都要工作近十八个小时,一天内有超过十二小时都待在烘焙间里,做面包做到手臂抽筋。

    开店第三年,因为盈利增多、工作实在繁重到两个人难以负荷,星星烘焙迎来了它的第三个烘焙师,许嘉璐。

    开店第四年,牛明星的表弟胡亦豪开始在星星烘焙帮忙。这一年年末,在店面租期到期的时候,戚玉衡和牛明星没有选择续租,而是在丰山区最繁华的地方租了一个店面,同时又为店里招了一个烘焙师。

    开业第五年,星星烘焙换了新的店址,终于有了大堂和展示柜,有了更大的烘焙间和裱花间,商品的种类增多,而因为牛明星的怀孕,店里又来了新人,更热闹了。如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