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回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久的陪着姥姥。
以她的成绩,想必不难。
于欢没想到,就在她终于读到大四、准备联系实习学校的时候,姥姥永远的离开了她。
----------
秋日的午夜,老人安静的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若非于欢有每天往家里打电话的习惯,姥姥怕要独自在屋子里躺上许久。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老人是在睡梦中离开的,没有遭什么罪。
姥姥的葬礼,是于欢自己办的。
那是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日子。
阳光被厚厚的乌云遮住,天空灰蒙蒙的。
于欢第一次感受到了,那些书本中描写的,属于雨天的阴沉和压抑。
于欢没有打伞,双手稳稳抱着姥姥的骨灰盒,默默走向墓地深处。
那一天,于欢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了块小小的墓地,把姥姥埋了进去。
身旁打着黑色雨伞的工作人员,是这场葬礼唯一的见证者。
骨灰盒只有两块砖头大小,小小的墓地跟它比起来倒显得宽敞许多。
于欢研究了下墓穴的坑洞,心中估摸着坑里再加一个她似乎也放得下。
为此,于欢特地咨询了工作人员墓地能不能二次开启。
许是从未接待过这样的客人,年轻的工作人员诧异了下,才点头说了句可以。
于欢当即决定,等她将来走了之后,就托人把自己的骨灰也放进去。
这样既能省钱又能和唯一的亲人长久作伴,她可太棒了。
----------
于欢有一支水果手机,是她高中毕业那年,姥姥买给她的。
于欢用东西节省,用了这许多年,水果机还干净如新。
老手机接打电话都正常,能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还能上网查资料。
就是内存小了些,电池也老化的过分。
每充一次电,最多能坚持个一两个小时。
既然还能用,于欢便不打算换新。
她上网买了个充电宝,手机没电了,随时可以充上。
手机充电的时候,于欢就看书。
这种东西废品收购站里有不少。
今人报 纸、杂志虽然读的少了,但废品站却总有“新货”。
比这些更多的,还有旧书、课本、学生们的练习册一类。
废品站里工具齐全,于欢闲着没事,自己用废木料做了好几排高大的书架。
上面摆满了她整理的各种书刊、杂志、报纸之类。
所有书都按照大小、类型摆的整整齐齐,于欢还用小纸条在上面标注了类目。
偌大的书房被她布置的活像个小型的旧图书馆。
废品站每天送来的书籍太多,于欢来不及每本都看,就先整理好。
不同的书积攒多了,又埋头吭哧吭哧组装书架。
没有客人的时候,于欢一有空就蹲在书房里面,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所有书籍当中,于欢最喜欢看的就是小说、故事书。
其次是各种科学杂志。
好些内容她并不是个个都看的懂。
幸亏现在网络发达,看不明白的拿出手机查一查,总能长长见识。
所谓书房,原本是一间简陋的铁皮房。
屋内通风流畅,冬冷夏凉,但胜在空间够大。
在她们这种北方城市,铁皮房内部永远都干燥清爽,刚好适合用来放书。
姥姥原本用它来当仓房。
放些柴火、米面、于欢爱吃的小零食、耐存储的干货腊肠之类。
于欢为了她的“书房”,来回几趟把柴火全都搬去了工具房,食物就全部收进厨房。
----------
像她们这种三线城市,地广人稀,新兴废品收购站占地面积着实不小。
连带着,位于废品站最里侧的几个房子都修建的很大。
于欢住的正房一共两间。
正房左侧是工具房,紧挨着被于欢改造成书房的铁皮屋。书房再过去,就是洗手间。
正房右侧,有一间不小的厨房,里面有一个烧柴火的大灶,还有两个联排的煤气灶。
两间正房,左侧也就是东屋是姥姥的卧室,右侧则是于欢的天地。
姥姥走了之后,她的卧室于欢没有动,还维持原样,每日勤加打扫。
姥姥的卧室东西不多。
只靠里连着墙壁有一座火炕,炕稍上一只大大的实木柜子。
柜子上画着象征吉祥的花纹,表面颜色早已发黑,变得暗沉。
姥姥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