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回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正房,里面其实相当简陋,好比现世的毛坯房。

    整间屋子没有任何家具,只最里靠墙的位置有一堆厚厚的稻草。

    这里没有搭土炕的习惯,村人睡的都是架子床。

    这会没功夫更没钱买床,大多数人都是睡的稻草床。

    盖房子的时候,于欢不清楚情况,以为这里的冬天没有很冷,也没多问。

    只随大流捡了不少稻草回来,晒干之后搭了这么一个稻草床。

    于欢空间里有床,她打算晚上再拿出来用。

    至于这个稻草床,是摆给外人看的。

    此时稻草床上铺了块看不出颜色的布,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包裹。

    这便是众人眼里,于欢的全部家当了。

    至于铜钱,那是一个子儿也没有的。

    于欢参加建筑队得的那点可怜的工钱,全都用在这个新家上了。

    于欢今日“搬家”,跟建筑队请了半天假。

    准备在家里收拾一下,明天再继续上工。

    …………

    屋子空也有空的好处,就是好打理。

    于欢不喜欢土做的地面,让人把屋子里面也涂了那种防水的涂层。

    屋里没有太大尘土,清理起来便很容易。

    于欢从空间拿出拖把和抹布,通通擦拭一遍,就算打扫完了。

    收拾完卧室,于欢去了厨房。

    于欢的厨房和卧室一样简陋,只靠窗的位置搭了一个土灶。

    灶边一只大肚子水缸,靠着缸边的地上堆着小半袋粮食,这便是屋里仅有的物品了。

    大恒朝铁器昂贵,百姓家用的都是陶锅。

    当地人也叫它小釜。

    刚买来时,于欢用手摸过,表面光滑的很。

    陶锅的样子不难看,造型圆润大方,外皮还有少许花纹。

    陶锅导热快,受热均匀,是不错的锅具。

    就是不够结实,温差过大时极易破裂。

    因此,大家使用时便很小心。

    当地人大多用它来煮些汤汤水水。

    炒菜那是极少的,毕竟家家都缺油水。

    于欢打扫完厨房,把灶上的陶锅洗净,重又倒入几瓢清水。

    …………

    这水是于欢从山上取的。

    于欢家的后山有一泉眼,水质干净,十分清甜。

    当初于欢跟着队伍走出那片荒芜之地,空间里囤的饮用水已经喝的七七八八。

    于欢不得不在本地寻找代替品。

    万幸,让她找到了这眼古代版的“农夫山泉”。

    众所周知,山泉水是地下水的一种,通常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水质会比较稳定,是比较理想的饮用水。

    这水从山顶流出,中途汇入河流,途径半个村落。

    村民们平日取用的生活用水便来自这里。

    上游饮用,下游浣衣。

    因着夏日炎热,不时有穿着抱                                                腹(兜肚)、光着屁股的孩童,三三两两跳进河中凫水。

    若是被忙疯了的大人们发现,这家便会闹出震天的嚎啕声。

    河水清可见底,水中不时游过几尾游鱼,各个滑溜的很。

    都是逃荒过来的,村人们不免对河中鱼儿抱持了极大热情。

    可惜新荒村的大家似乎不擅此道。

    偶尔才能看到有人拿着一尾活鱼,喜滋滋的往家中走去。

    那鱼儿肥美欢腾的样子,便又激起人们早已搁置的热情……

    …………

    于欢不想在河中取水,便趁着上山伐木,一路找到泉眼所在。

    自此,仗着她家就住在山脚,离得近又有空间辅助,每每都去泉眼处取水。

    发现泉眼后,于欢没有冒然饮用。

    刚来时经历的那场不知名的病毒感染还历历在目,于欢如今小心的很。

    她先用空间里的紫包菜煮成简易版酸碱试液,勉强确认了水质。

    接着又自制过滤装置过滤好泉水,这才敢煮开饮用。

    “只”拉了两回肚子,于欢便坚强的适应了本地水源。

    自此在空间常备,终于不用担心没有水喝。

    真是可喜可贺。

    …………

    在陶锅中装满水,于欢转身出门,从院中取了一抱柴火回来,开始生火。

    于欢将柴火按规律摆放好,上面放上细枝、树叶、干草等物,动作麻利的摩擦火石,打火引燃。

    不一时,红色的焰火在灶洞中肆意绽放。

    随着温度升高,陶锅中的清水渐渐冒泡,终至沸腾。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