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条喜好白银的东方巨龙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条喜好白银的东方巨龙

    王崇古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告诉了所有人为官之道,不是之前儒家君君臣臣的那一套,而是在官场这个孽海,如何做,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悲剧收场。

    朱翊钧在北衙的时候,就很喜欢看杂报,到了南衙之后,杂报就更加多了,毕竟南衙没有皇帝,会更加自由一些,朱翊钧看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政治想法。

    东林党人最擅长的就是以针砭时事,对国朝具体政务提出批评为主,以崇尚气节,自诩清流,鼓噪各种看似美妙但决计无法执行的政令为辅,如此狺狺狂吠吸引拥趸,在朱翊钧这个皇帝看来,这就是狺狺狂吠。

    而大明皇帝将这些看似美妙却不切实际的政令进行了总结。

    万历维新在推行许多的新政,这些江南的士大夫们,以鼓噪为主,也想推行一些新政。

    比如在整肃社会风气这件事上,以高攀龙为首的这些江南士大夫们,就提出了『腌臢之风甚嚣尘上,当力革青楼除腌臢以正不正』,就是把青楼全都消灭掉,这样对青楼女子的压迫就会消失。

    好像社会风气不正,都是青楼女子闹出来的。

    这看起来很清流,毕竟烟花世界是犯罪的培养皿,围绕着烟花世界诞生了人牙行丶强买强卖丶争抢地盘等等社会治安问题,但这些士大夫们,从来不说,青楼没了,楼里的娼户怎麽办。

    再说了青楼这种高端的消费场所,他们这些个肉食者不去,那不就没了?一边疯狂的在青楼女子身上蛄蛹,一边又大骂女子是腌臢。

    比如在教育这块,这些江南士大夫们认为应该还教于民。

    这种风力主要是从朱元璋删减了孟子之后,就开始掀起,朝廷掌控了科举,还要掌控官刻本,还要设立府州县学,控制生员,还教于民则天下大同,可这些士大夫从来不会说,他们束修一年就要十两银子,别说穷民苦力了,等闲的乡贤缙绅,家里三五个孩子都供养不起。

    这还算好些,还有些更具迷惑性的风力舆论在南衙泛滥。

    比如官绅一体纳粮,官员和缙绅居然不纳粮!那还是大明人吗?看似是拥护朝廷稽税,但完全不是。

    大明的官绅也要纳粮,特权是蠲免部分正赋,特权是不服劳役。

    大明最大的问题逃税漏税极为严重,对症的方子是稽税院大力稽税,把地籍搞清楚,把税基这个问题搞明白,朝廷知道税要问谁收,而不是每到夏秋两税,衙门收税,都搞得跟土匪下乡一样。

    真的听了这帮士大夫的话,把官绅免正赋丶不服劳役的特权取消掉,读书人里最大的群体穷酸书生,只会怨恨朝廷,投奔这些势要豪右了。

    皇帝治国,总是要用到读书人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读书,才是问题的关键。

    比如大明财政困难,为何不严肃盐法以生财?大明的盐法丶盐引制度早就败坏了,如果禁止私盐,大明朝廷一年最起码能够多收入一千万银,这看起来简单易行,而且这还不是胡乱估计,南宋的时候,光是盐钱就有3100多万贯!

    钱,好多的钱!

    严肃盐法,朝廷发盐引,就不用设立官厂聚敛了,弄得声名狼藉,也就和盐法差不太多的收入。

    这些贱儒唯独不说代价,盐引制度的崩坏,不仅仅孝宗皇帝哄堂大孝导致,就当时那个情况,查私盐查的狠了,怕是又要查一个黄巢出来,私盐贩子的猖獗,是因为有吃盐的需求。

    严肃盐法,看起来很美好,但百姓吃什麽?这种最基本的问题,贱儒是决计不会解释的,就是故意营造一种我比朝廷明公更聪明的人设,进而吸引拥趸丶弟子。

    这些个乱七八糟的政令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个看起来都很美好,其实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包藏祸心的,只要把矛盾说往上面一套,思考一下矛盾,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唯独这一条看起来最离谱,倒是还有些可能。」朱翊钧看着手中的一份杂报,乐呵呵的说道。

    南衙的贱儒们认为:大明每一个成丁,也就是成年男子,都应该从朝廷这里获得一些土地耕种!

    这看起来是最离谱的,大明近一亿两千万丁口,这些地从哪里来?!

    大明现在的新政,在对大明的生产资料进行梳理,而这些贱儒鼓噪的主张,是一步到位,梳理什麽,直接发田好了!多少有点用更加激进的政策,来讽刺丶抨击保守的新政,进而达到破坏新政的目的。

    本意是坏的,但大明皇帝真的能执行,大明成丁真的能领到土地!

    只不过这些土地在绥远丶在辽东,在四大总督府,在鸡笼丶在琉球丶在吕宋丶在爪哇,在千岛之国,在元绪群岛。

    「陛下,大司徒的奏疏。」冯保将一本奏疏递给了陛下,这是一本不需要批覆的奏疏,就是王国光在南衙的所见所闻。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沉默了片刻,对于王国光所言之事,大明皇帝没有任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