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8 章 番外十(1)(最后一个番外系列)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不过说是要说将乔桓送去进学,只有五岁的虚岁也还是太小了点。【夜春阁】
乔琰在一番思忖后,又将她留在身边教导了两年多,这才将她送了过去。
眼下的情况到底已经和乐平书院刚刚被创建起来的时候不大相同,并不需要为了多凑一点人数,像是当年一般早早地就将典满、郭淮等人送过去,也不管其中最小的只有五六岁。
再加上乔琰有心要让乔桓像是当年的刘协一样,不以大雍天子独女的身份进入书院之中就读,而是用上一个化名,那就更得让她再稍微长高一点,再多一点自理能力。
等到了元昭十四年的秋日,乔桓才终于带上了大包小包朝着并州而去。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乐平书院里因为她的存在会很精彩的。”乔琰目送着乔桓所乘马车的背影,不由发出了一句感慨。
“陛下是想到当年您麾下众人都还正当年少便已聚集在一处的情景?”身旁的蔡昭姬问道。
乔琰摇了摇头,“或许吧。”
但也有可能,她只是想看个乐子。
毕竟,那乐平书院之中现在正在就读的潜力股可不在少数。
在原本的三国历史轨迹上,有着这些名字的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历史已经拐了这么大一个弯子之后,那些人到底还是不是原本的人,其实也不好说。
但不管怎么说,和下一辈的相处总不能全是由她来做对吧?
乔桓也该有自己班底的。
而能不能将人收入麾下,还是要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在折返回洛阳宫阙之时,乔琰又嘀咕了一句,“幸好这年头上学不流行叫家长……”
否则恐怕她得头疼死。
现在的话,就等那边的定期汇报算了。
——————
姜维觉得,今年跟他一起入学的“穆桓”实在是不太正常。
不是因为对方是新入学的同学里面最能吃辣的,也不是因为对方明显看起来就不是寻常的家世背景,居然认得这么多的字,而是因为,对方有个格外奇怪的癖好——
写话本子。
要说写话本子这东西也不算违禁,毕竟乐平月报上在原版的基础上做出过数次调整,在文学板块已经不再拘泥于蔡邕那等高山流水之言。
且不说是不是人人都能写出翠鸟诗这样的东西,眼下各方识字之人增多,乐平月报面向的群体也在尝试阅读这一页,一味让他们看云里雾里的东西也没什么好处。
于是,小说体裁就这么登上了舞台。
可姜维有幸拜读过一下这家伙的大作,怎么说呢……这东西多少有点超越他的理解能力了。
虽说汉阳姜氏在姜维出生之前就被当今陛下因为李傕进攻凉州之事清洗过一轮,要和再早几年间的情况去比较,自然是没落了不少,但陛下将汉阳四姓之中依然可堪一用的留了下来,令其重新复起,还是有些地位的。
而姜维的父亲姜冏任职于陛下麾下,便是支撑汉阳姜氏重启的得力干将之一,姜维的身份自然不同寻常。
不对,现在已不能叫做汉阳姜氏了。
也不知道陛下是出于何种考虑,忽然在数年前说,汉阳郡的名字听起来着实很像是汉水之北,而不像是凉州的地名,因渭水自汉阳郡中过,又是由鸟鼠同穴山的山巅之上而来,不如改名为天水郡。
所以他若是与旁人自我介绍的话该当说,他来自于天水姜氏。
又因他为姜冏长子,故而在前来乐平书院之前就已经取好了表字,是为伯约。
天水姜伯约。
以姜氏对姜维在启蒙之后的全力栽培,在入学于乐平书院之前,他已经将陛下推出的急就篇、千字文、诗经还有其他孩童读物,譬如山海经、成语故事选录、汉乐府等书都给看完了,论其识字量他已不输于十几岁的少年人。
可在他因为小组作业被分到和“穆桓”一组,又和对方按照“认识了就是朋友”的强盗逻辑成为“朋友”之后,他收到了对方给他的礼物——
一份由她亲笔所写的话本子。
这个话本子上的每一个字他都认得,然而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他不认得的样子。
自陛下统一天下到如今也有十三年多的时间了,虽然不是人人都有蔡邕这样的经历,在修编完了东观汉记之后,一边协助着任鸿等人整合后汉书,一边还写起了《我居并州之所闻》,但大抵是因为陛下的经历太过传奇,各州各郡内不乏写各州这二三十年间种种奇闻轶事的。
有写起自己在黄巾之乱时期就恰好身处黄巾军中,因陛下佯装投敌,为黄巾军师,故而曾经为陛下所驱策,在兖州地界上务农种田。可惜没能赶上当年进攻长社的好事,要不然还能看到牙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