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4 章 番外六(完) 第(3/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在有了这种猜测之后我开始查找两个东西。

    一个是山阳县志。

    一个是大雍元昭十年的十一庆典名单。

    这两件东西都是能找到的,刚好参与墓葬发掘工作的人协助,找资料方便点。

    【130楼】挖土机

    我认真的,瓜主不学历史可惜了。

    就这个发现问题、做出猜测、史料求证的行动力绝了。

    【131楼】阔乐不加冰

    说到十一庆典我就想哭。(打工人间歇性冒泡)

    人家大雍官员的十一庆典可没有什么调休说法。

    太祖陛下还专门发表过圣旨,说要是非要让官员因为当年流传下来的例行庆功假期,就得接连上工七八天,那就是她在划定了三省六部制度之后还存在部门运转效率不高的问题,以至于不能处理临时的变故,建议内部反省,改善程序冗杂情况。

    呜呜呜呜我需要一个太祖陛下救救我。

    【132楼】捧日之梦

    我本来看得很专注的,被楼上一句话给说痛苦面具了。

    这什么时代倒退。

    【133楼】昭昭

    算了吧,想想当时还是因为陛下登基才陆续改变女子也能为官居上的情况,我又觉得还是现在好了。

    【134楼】捧日之梦

    那倒也是。

    【135楼】压胜钱齐了

    给不太清楚情况的朋友们解释一下,山阳不是那位提出《昌言》的仲长公理的家乡山阳郡,而是将右扶风的其中一个地名改为了山阳,设立了山阳县。

    就像汉康帝的安邑公也是因为安邑县而得名一样。

    总的来说,汉献帝的地位相当于是一处大县的县侯,但不像是汉时的县侯一样可以以县立国。

    山阳县志是从汉献帝封山阳公开始的,一直传承了两千多年。

    【136楼】压胜钱齐了

    这乍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可是,如果有留意过这份县志的人就会发现,在第十一编的人物部分,列传之中关于刘协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比照一下《华阳国志》,这里甚至不是因为刘焉成为益州牧才得名的,却依然有相当多对于刘焉的描述,甚至将张鲁的母亲凭借天师道取信于刘焉都记载在上,更显得《山阳县志》对于刘协的记载过少了。

    准确的说,最重要的可能只有这一句——

    元昭一十四年,协以医术见长,造福乡里。

    【137楼】琰琰其光

    这么看确实有

    点不对啊。

    元昭一十四年,距离陛下登基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十四年的时间。

    如果说之前刘协是因为汉室断送在了他的手中,心中有愧,那么县志上也该当写一句醉心医术,或者是在何处演练学习,才有了这身医术,而不是“以医术见长”。

    【138楼】薯蓣排骨汤

    就好像他的医术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

    【145楼】压胜钱齐了

    而且在随后三十年的记载中虽然有间隔跳跃,却基本上以两到三年为间隔提及他为山阳当地所做的种种举措,直到刘协寿终正寝。

    这个空缺的一十四年,到底去哪里了呢?

    陛下能容忍他在随后对当地广布恩泽,也让他活到这个七十的高寿,就不可能在早年间对他加以禁锢,尤其是当时陛下正处民心所向、年富力强之时,完全不必担心刘协这种光杆司令能折腾出什么风浪。

    【146楼】压胜钱齐了

    我带着疑惑翻阅了元昭十年的庆典名单,在与会名单中看到了一个人——

    上庸令王安。

    于是我又转去查阅了上庸县志。

    【147楼】不吃鸳鸯锅

    上庸在哪里?

    【148楼】==

    在益州的汉中。

    【149楼】压胜钱齐了

    对,益州汉中的上庸。

    在这本县志里提到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不过不在人物篇章,而在经济篇章。

    说的是,在大雍时期,上庸因为周围竹山资源又兴办起了两处造纸厂,以满足大雍日益扩张的读书需求,当时的上庸令王公讳安,操持产业平衡农业,甚至亲自治病看症,令上庸政通人和,往来荆州益州者不可胜数,多于此地停留。

    等到王公于元昭一十四年因父母病故回乡守孝后,后继的几十年里,当地长官大多遵循王安留下的旧例办事。

    现在你们什么想法?

    【150楼】口口

    ……6

    【151楼】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我的脑瓜子嗡嗡的。

    我需要有个人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