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远征军的臂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村民们都被这些尸骨吓坏了。www.yywenxuan.com
有个胆大一点的村民,小心翼翼地上前查看了一下,从一具尸体已经腐化了的衣服上,摸出了一枚臂章。
是中国远征军的臂章。
“中国远征军……这些尸骨……难道是埋在这儿的烈士?!”
那个村民惊声道。
他的猜想,一下子提醒了大家伙。
这里是云南,是边境,更是曾经印缅战役打响的地方。
而这些白骨,说不定,他们就是烈士!
大家都觉得这个村民说得有道理,毕竟,谁不是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呢?村里也曾有几位抗战时期的老兵,如今只剩下了一位94岁高龄的南站平。大家伙兵分了三路,一个带着臂章去找南站平老人询问;一个赶紧去找村长。
村长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紧接着村民带回了南站平老人的回复——这枚臂章,正是当年抗战时期远征军所佩戴的!
由此可见,大家的猜测没有错。黄村长立刻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把这个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很快就派来了人,但遗骨数量之多。他们也是始料未及。
而最关键的是,收殓遗骸是一件比较专业的事情,想要为这些烈士认定身份,寻找亲属或是后续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他们全无经验。
在相关部门的职员中,有一位,一直关注着“英魂回家”烈士寻亲志愿者组织,他就是苏玉山。
在请示了领导之后,苏玉山给刘晓兵打了电话。
“我们这边会全程协助你们,需要什么帮忙,都尽管说。”苏玉山说,“我们领导正在赶过来的路上,我们对收殓烈士遗骸完全没有经验。而且这种大规模的遗骸,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寻亲问题。我们可以提供采样、建立dna信息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信息,但寻亲和收殓这种事情,恐怕仍要以你们为主导。”
苏玉山说道。
刘晓兵点了点头。
说话间,苏玉山的领导,周亚民来到了乌木村。周亚民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的声音洪亮,眉目坚毅,为人倒是十分和善。
看到刘晓兵和陈四平,周亚民很是高兴,他热情地与刘晓兵和陈四平握手,道:“可把你们给盼来了!说实话,这是我们第一次应对这种情况。面对这么多先烈的遗骸,我们真的是非常紧张,很担心有哪个环节处理得不对、不及时。这毕竟是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啊!可能他们的家人正等着他们回家,所以我们就迫切需要你们‘英魂回家’来指导我们工作。”
“周主任您太客气了,指导谈不上,但是我们会尽全力来协助你们的。”刘晓兵说。
“你们为辰溪枣子林烈士公墓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在咱们的合作之下,一定能把这些烈士们的遗骸工作做好!”周亚民很有信心。
烈士们的遗骨还在等待,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寒暄上,而是一同来到了后山,先看一下情况。
后山,被挖掘出来的铁桶已经被安置到相对宽敞的地方,发现铁桶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出,还有被挖掘的可能。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还有其他存放烈士遗骨的铁桶被深埋在地下,没有被挖掘出来。
“我们没有贸然再继续下去,觉得还是找你们来一起,更有底一点。”周亚民说。
“谢谢周主任的信任。”刘晓兵由衷地说道,“我们不仅需要人手,还需要一名鉴定专家,您看您那边有这样的人吗?”
“专家是有的。”周亚敏点了点头,至于人手,村民们有许多自发前来帮忙的,相关部门也会拔出一些人成立项小组。刘晓兵也在志愿者群里发出了招募,很快,就有很多当地,以及周边县市的志愿者们来到了乌木村。
专门为收殓这些汽油桶里烈士遗骸的专项小组,正式成立了。
白骨不会说话,但是专家鉴可以在上面发现很多线索。
这些尸骨已经经过70多年的沉寂,专家从骨骼的情况上判断出,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凶杀,他们是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们。
从挖掘出来的臂章上可以看出,他们是中国远征军。而从牙齿的鉴定上判断,这些抗日英雄的骸骨都非常年轻,大约在18岁至21岁之间。
18岁,到21岁,正是青春年华,坐在大学的教室里,享受美好的学习生活的孩子。可是,他们却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抗击侵略者,穿上军装,扛上枪,踏上了抗日的旅程。
刘晓兵拍下了挖掘出来的臂章和其他遗物,将照片传给林鸿雁,请她帮忙去查一下,有没有查到部队及番号的可能。
林鸿雁很快就带来了回复,有一位专家,将很快抵达云南,与刘晓兵他们汇合。
这位专家,是北京大学军事历史研究员张迪教授。
张迪教授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但仍为了烈士们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