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印媒提问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求订阅和票票支持!)
孟买,泰姬玛哈酒店,一场盛大的开机仪式,在极具印度风情的歌舞表演中展开。
梁栋坐在台下第一排中间位置,左手边是泰姬玛哈现在的主人——拉坦塔塔;
右手边则是这个项目扛旗的大明星——程龙。
一众主要演员在他之后依次排开。
开机仪式在京城已经办过一次了,但来到人家的地盘,就得遵循地主的需求。
既然人家要再办一次,梁栋也不愿意抚了这位大富豪的面子。
毕竟还得在人家的地盘上拍摄呢,这点面子都不给,还怎么在社会上混。
再说,这次的开机仪式都不用他花钱,拉坦塔塔一手包办,梁栋就更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歌舞表演很热闹,梁栋却没心情看,他的心思都在明天的拍摄中。
说实话,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并不好拍。
一是因为观众在电影上映前,都看过新闻报导,对于事件前后因果有着很详细的了解。
若剧本改编太大的话,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失真的感觉,不利于进入剧情。
可若是一成不变按照真实事件去拍摄,那又不是电影了,叫纪录片更合适。
原本的真实事件中,是没有英雄人物的。
或者说没有被光环加身的真正主角,亦或者人人都是英雄。
但梁栋在剧本中加了程龙这位英雄式的人物,除了能让主线更连贯以外,也能给观众制造视线焦点。
他们把关注点放到程龙身上,就不会太在意剧情跟原本事件不一致的问题。
当然,大体方向和过程是八九不离十的,只不过加了几个戏剧化的人物罢了。
事实上,前世那版《孟买酒店》也不是纯粹的宝莱坞式电影,而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灾难动作片。
导演更是一位土澳人,他选用的演员,也大多不是印度籍。
若非如此,也很难受到北美电影节的关注。
要是按照宝莱坞的拍法,不但要有个人英雄出现,还得加一段歌舞达到粉饰太平的目的。
恍惚间,开机仪式结束,梁栋带着演员们上台,接受印度媒体和部分国际媒体的采访。
这也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毕竟大家的关注点各有不同。
比如印度媒体的提问,处处流露出不信任。
当然,他们对程龙个人的追捧也是真的,就很矛盾。
“梁导演,听说你是中国排面靠前的大富豪,你为什么要拍电影?是为了满足你的个人趣味吗?”
梁栋差点没笑出声:
“这位先生,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个人非常建议你去查查资料,然后再决定问不问我这个问题。”
台上一众演员都笑出声了,包括国内和东亚来的媒体,也都笑的很放肆。
也是,印度人口不少,国土面积也挺大,可这个国家实在没有值得人尊重的地方。
既然如此,还用留什么面子吗?反正以后也不会有联系。
再说,这么低级的失误都犯了,还不允许他们笑一笑?
“什么意思?”
还舔着脸问什么意思?
梁栋就是做导演起家的,他这个问题相当于将梁栋的个人经历调转了180度。
没骂你就不错了!
很快就有同行纠正了他的错误,耳语几句之后,他竟然还没坐下:“下一个问题。
你在演员选择上,为什么没有选择印度本土演员?
要知道这可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一位印度演员参与,好像不太合理。”
他充分演绎了什么叫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极具攻击性,要是梁栋回答不好,很容易招惹非议。
心里组织了下措辞,开口道:“其实我也考虑过用绝对真实的视角来拍摄这部影片。
但转念一想,当初那场事件带给人们太多伤痛。
如果把电影拍的太过真实,很容易揭开大家的伤疤,老伤未愈、再添新伤,这太残忍了,不是吗?
我的想法是,以纯粹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当初那场惨案。
顺便也能表达,在灾难面前,无论你是哪国人,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受害者。
当然,我也在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当初那场灾难之后的幸存者。
我想,他们一定不愿意自己的真实面孔被呈现在大荧幕上,以免事后遭到报复。
至于你说我们影片一个印度演员都没用,这绝对是错误的。
我们这部片子有宝莱坞的元素参与,大部分参与演出的演员也都是宝莱坞工作者。
包括欧贝罗伊这位真实存在的英雄扮演者,就是宝莱坞鼎鼎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