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朝会与何苗的决定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有声,却是跟皇甫嵩差不多同时回来的黄忠。

    随后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意见,但总体上,还是想要把步度根诏来雒阳的支持者更多。

    等到朝臣双方将各自的理由说的差不多了之后,刘辩拍板道:“步度根上表称臣,乃是畏惧我大军之势。今大战之后,势必要休兵安民,当趁此机会,诏之入京,使之明我汉家恩威。”

    在决定好此事后,刘辩继续说道:“曾经北地、朔方二郡因外部袭扰,内部百姓内迁等缘故日渐废弃。今鲜卑大败,匈奴归心,当重设两郡,以复我汉家旧土。”

    韩融听着这一幕,他自然明白,天子在两郡的问题上早已打定了主意,眼下根本不是商议,而是天子直接下达命令。

    原本还想劝谏一二的韩融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闭嘴。

    至于在他心中两郡尤其是朔方郡不宜恢复的理由,韩融准备回去后就写一份奏书,上呈天子。

    而朝堂之上,在刘辩宣布了他的决定之后,并无一道反对的声音,群臣近乎一致的赞同。

    刘辩也并未就细节进行更多讨论,他只说道:“众卿可上书言及此事,畅所欲言。”

    随后刘辩又看向了韩融,等待着他提出下一个议题。

    “南匈奴羌渠单于此前曾多次通过征西将军表达其愿来雒阳定居之心……”

    “鲜卑窦宾即日抵达雒阳,臣以为陛下只需于朝堂之上召见其即可……”

    “……”

    等到既定的正事都宣布完了,皇甫嵩见状再度请辞道:“陛下,今关东战事已毕,四海升平,已经无需设立车骑将军威慑四方,臣请辞官,以应陛下休兵安民之政!”

    这已经是皇甫嵩的第三次请辞了。

    而且,他也并没有再用“自徐州归来后,身体时常不适,往日从军之旧伤亦有复发之兆,请辞官归家休养。”这类的惯用说辞。

    这一回,刘辩没有再拒绝了。

    “卿劳苦功高,今国事繁重,正是卿替朕分忧之际……今拜为侍中,领尚书令,着有司拟诏,主者施行。”

    侍中也就罢了,虽是天子的近臣,理论上能够影响天子的决策,但毕竟没有实际的事务,但尚书令……这可是绝对的权力核心。

    不乏有朝臣向皇甫嵩投来羡慕的目光。

    但仍有一些人记得皇甫嵩方才请辞时的话语。

    说者有心,而听者又怎么可能当无事发生呢。

    大将军何苗便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到底当了多年的大将军,这点话外之音他还是能听出来的。

    的确,四海升平,已经无需设立车骑将军了,那么大将军呢?骠骑将军呢?

    须知按照汉家旧制,开府将军本来就是不常设的。

    原本还能以天子年幼,地方不靖为由继续保持着现状,但现在,时代变了。

    平心而论,何苗一直以来都没有他兄长何进的野心,但他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大将军,从他的大将军府也走出了不少属官担任朝廷内外的大臣,真要让他舍弃……

    尽管知道他的皇帝外甥一定不会亏待他,但无论如何弥补都比不过能压三公一头的大将军啊,何苗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想到这里,何苗看向了坐在他身侧骠骑将军董重,后者注意到何苗在看他,一脸的迷茫……

    何苗心中猛然升腾出一个想法——他该不是没听出来皇甫嵩的话外音吧?

    想到董重的过往,何苗愈发觉得自己猜对了。

    等到宣布下朝之后,何苗喊住了要走的董重,问道:“我府上庖厨新学了几道新菜,董骠骑若是无事,不如上我府上尝尝?”

    董重听到何苗的邀请,一愣:虽然大家都是外戚,但咱们的关系有这么好吗?

    不过董重再一想,自从今上被立为太子、他放弃扶持刘协之后,他们的确好多年没有爆发过冲突了,但关系也没这么好啊……

    正犹豫间,他却被何苗拉住了手,耳边又传来何苗的话:“正好借此机会,你我二人谈一谈心……”

    董重心中疑惑:这有什么好谈的?

    但在半推半就之间,就被何苗带到了大将军府上。

    而何苗也的确提前派人让庖厨准备了饭菜,董重一早出发,虽也吃了点,但朝会还是挺长的,的确有些饿了。见大将军府的菜式看着的确可口,索性吃了起来。

    何苗见董重这般心宽,更是确定了心中的猜想。

    等到董重几口饭下肚之后,他才问道:“今日朝堂之上,皇甫义真所言之事,骠骑有何见解?”

    董重听了有些疑惑:“皇甫义真以车骑将军领兵出征,回来后自然要请辞卸任,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又不像我们,是外戚。”

    何苗见董重理所当然的模样,一时有些哑然。

    可他回想起皇甫嵩的话还有刘辩的态度,觉得他的猜想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