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治标与治本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605章治标与治本
光熹九年,天下太平。
是岁,刘辩二十有三。
在刘辩的记忆中,这曾经是建安二年,曹操才迎天子未久,已经在前一年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而就在这一年,袁术称帝。
刘辩秉行着息兵安民的政策,这一年,他只打算执行此前已经定下的政策。
不仅要安民,也要安备受管制的基层小吏。
是以,自光熹八年年底开始,朝廷除了固定的公文,几乎没有额外的诏令下达。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昔日国家以高官贵族迁居偏远之地,许以重赏,所为者,乃是兴教化之道,定一方安顺。”
“今部分大姓居于边塞之地,累世为郡中冠盖,却只为谋私,毫无为公之心。更有欺压吏民,甚至煽动作乱者,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之上,刘辩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
他也无须掩饰。
“着刘玄德持节,至南中清查不法,严惩不贷!”
不用派重兵,这是南中四郡后来的发展给刘辩的信心。
戏剧性的一幕是,在刘备带着军队和官吏离开之后,自觉原本在南中独一无二地连接蛮族和州郡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的一些汉人大姓想要趁机恢复他们原本的地位,结果却是那些以前跟他们穿一条裤子的蛮族不乐意了,最终双方发生了冲突。
刘备、诸葛玄,和更多的跟着他们在南中耕耘的官吏的努力没有白费。
刘备此去,只需要收尾即可。
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虽然南中已经属于流放之地了,但完全可以流放到朔方或是西域嘛!
而在确定了南中方向后续的处置之后,刘辩并未到此为止,而是更进一步的问道:“此等奸恶之徒,岂是南中四郡所独有?”
刘辩从来没有指望所有官吏都是因公废私的圣人,但这些世代当郡吏的士人为一己之私,而置大义于无物,那就是已经有了取死之道了。
在刘辩的质问声中,朝堂之上一时很是安静。
在群臣沉默了一阵之后,接替贾诩成为校事校尉的伍孚进言道:“陛下,蛮荒之边郡偏远,昔日校事部力有未逮,今至之,常闻有边郡大姓视法度于无物……”
伍孚在成为校事校尉后,维持着他之前一板一眼的行事风格,说起话来,也是条理清晰。
从交州、南中说到河西四郡,讲述着这些郡县大姓的恶事——犯法之后,长吏考虑到郡县稳定,不加过问、倚仗郡中权势,欺压良善……又如敦煌郡中大族,尽管这些年收敛了不少,但仍有欺压来自西域的胡商、强买强卖之举。
原本还有敦煌太守赵岐弹压,然去岁以来赵岐身体便不好,请辞的奏书还没送到雒阳,他就已经病逝在任上了。
而在赵岐病逝后,原本还有些顾忌的一些敦煌大族当即趁着这个机会变本加厉。
这些行为,最终都通过敦煌郡监察从事、正在陆续前往西域的诸王与宗室、校事郎等不同的渠道被汇聚到了雒阳。
在当下,朝廷需要议论对赵岐这位党人出身的老臣的封赏,以及下一位敦煌太守的人选。
作为河西与西域的连接点,敦煌郡对于开拓西域的汉人十分重要。
在凉州刺史治汉阳郡的的前提下,敦煌太守掌管着汉室对于西域的后勤支援,所以,为了经营西域的大略,赵岐的继任者必须是一个干吏。
如今的汉室可谓是人才济济,要想找出一个合适的敦煌太守并不难。
可有这些问题的,何止一个敦煌郡。
赵岐活着的时候,敦煌郡的大族们表现地很安顺听话,但赵岐病逝,他们就忍不住了。
这让刘辩不禁想得更多。
虽说天下无数百年不易之法,但他不免担心,一旦有那么一天,他所颁布的法令会不会也这么被轻轻松松地违逆。
而在他目光所未能及之处,有多少豪族豪强和敦煌的大族,只是在一时蛰伏,等待机会?
想到这里,刘辩觉得,就算先不施行,也该试着规划一套新的制度了,尤其是对于郡县。
朝会结束之后,荀彧和贾诩联袂回到了尚书台中,作为左右仆射,在尚书台扩建之后,他们有专门的办公场所。
而在刚回来之后,荀彧就开口问道:“文和,我观今日陛下所言,应是因敦煌郡之事对各地豪族不满。”
“不可否认,今天下各郡国,皆有冠盖之族,世代为郡吏,对郡中的影响过于深了。然以我之见,这未必是坏事。为了名声,这些郡中冠盖总会更加照顾乡里。”
“是啊,明面上的确如此。”贾诩语气平淡地说,“毕竟黔首可欺,说不得给人当牛马了还感恩戴德呢!”
荀彧听了,便知道贾诩误会他的意思了,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