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宁可舍身,也要取义”的道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仲淹:“宁可舍身,也要取义”此等做法令人佩服。]

    

    [唐玄宗李隆基:弘治帝纵容皇后一家的行为算什么明君。]

    

    [武周太平公主:某些人连自己的妻儿都杀,呵自是不懂。]

    

    [明洪武帝朱元璋:能从诏狱里出来,确实是有些本事。]

    

    ……

    

    唐太宗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闲聊,“弘治中兴?”

    

    “真要做到天下小康,百姓富庶何其难得。”

    

    “但观这弘治帝的所为,并不能让人信服他能做到。”

    

    李世民默默再讲光幕上对弘治时期的生活念了一遍,“朕可不想只做到史书上的盛世,要百姓们人人都信,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小康、百姓富庶的盛世”

    

    ……

    

    朱厚照也才登基三年,在面对朝臣时偶尔会想起父皇,会想父皇遇到这些事情会怎么做。

    

    “他肯定是听内阁的话。”

    

    光幕评论没有说错,朱厚照确实是如评论中那样想的。

    

    他不喜欢不受控制,不喜欢文官对他压迫,他会想明明自己才是皇帝,他才不要做被蒙蔽耳目的傀儡!

    

    “四十廷杖啊。”

    

    “朕想起来了,他是不是被刘瑾害的?”

    

    “竟然还经历了投江的事!”

    

    刘瑾早已被凌迟处死,朱厚照这时恨不得再把他扒出来千刀万剐。

    

    其实光幕讲到这里,正德朝最深有所感的是太后的兄弟……

    

    他们那是欺男霸女,大肆圈地,要不是太后护着早就……

    

    想到母后的那几个兄弟自己的舅舅,朱厚照就暗自咬牙,“麻烦。”

    

    ……

    

    【路途的凶险,道路的崎岖,都没能打倒王阳明。相反,在沿途他因看到了更多的民生有了感悟。

    

    正德三年,王阳明终于到达了贵州龙场。

    

    37岁这年,王阳明在龙场绝境求生,龙场这里只有土着小民居住的小村寨,刚去的时候王阳明面临没地方住和语言不通的窘境。

    

    四处呈现的是未开化之地,身处逆境,王阳明仍能坦然面对。与龙场的童叟融洽相处,饮酒玩乐。

    

    住在山洞中,自觉进入到圣人状态,日夜端坐,静心聚神,参悟生死要义。

    

    “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近二十年的上下求索,左右彷徨后不断体悟、事上磨练的思想结晶。

    

    “知行合一说”: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实践主义,成就了后世无数人的伟业。

    

    “本心即道”的根基让他在贵州拥有了众多门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