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收敛一点!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技术审核复杂而烦琐,尤其在引入新科技的情况下,尚未有一套既定的质量法典、标准与技术规范。

    

    如果想要找茬挑剔,总不乏找错的途径。

    

    此外,即便制造车厢没有任何差错,每个环节细节皆无可挑剔,验收时机也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拖住进程,利用这个窗口争取更多时间和筹码。

    

    而李爱国提出实地演练来考验技术方案,无疑是将问题解决于无形之中,让一切成果清晰展现。

    

    思绪翻转一番后,老张嘴角微微带起了一抹苦笑。

    

    他知道这种策略行之有效,但缺乏那个敢做敢为的勇气。

    

    明确了评审方法之后,依照流程,李爱国需要在进行首次运送前,对研究所领导进行卸货过程的教学,相当于上演了一场表演赛。

    

    邢段开始了与运力部门的对接工作,同时,李爱国携研究所的一众高层前往准备车间。

    

    “李师傅,说起来那些沙袋也是你的杰作吧?”有人问道。

    

    “没错,那是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创新设计的成果。沙土能够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李爱国解释道。

    

    “那么这次呢?”另一个人追问。

    

    “这次操作就更加简洁明了,据传一汽车集团有使用液压自卸卡车的技术。我想,我们现有的火车车厢虽然不具备直接自卸的功能,但却能实现车厢自身倒转。”

    

    小读者们,故事还没有结束哦,继续滑动阅读吧,后面的篇章更为引人入胜!

    

    【新型蒸汽车】

    

    行程之中。

    

    研究所的老前辈并排与李爱国交谈着。

    

    听完这段谈话,研究所的老首长长叹,怜悯的目光落向了刘国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位潜力股,却发现对方竟对驾驶列车情有独钟。

    

    刘老心头难免生起一丝愁绪。

    

    建造货车的工作现场已不复可见,满载而归的货车紧跟在动力列车的身后缓缓停泊,停立于轨道上,前卫且极具力量感的推进型火车头,与其一侧倾斜翻转的货车体相搭配,则如同一只气势非凡的大怪兽,远远观瞻,便会令人心生畏惧。

    

    该火车头由老首长期管总设计,自始至终皆由其亲督进行,故而对于外形特征尤为熟悉无疑。

    

    视线微微一顿,他将视线转向坐在一旁的刘国庆:“刘老哥,您在厂里还真是吃得香呢。据我所知,大港工厂那边目前建成的前置驱动火车头总数还未超过十台。”

    

    刘国庆微笑道,“老首长误解了,其实我只是帮那位小伙子牵了一次线,未曾料到,港市代表果然欣然应许了他的请求。”

    

    研究所的老同志原本对这一幕半信半疑,直到他上前一步,目睹货车体表面那“中国制造”四字大印,恍然大悟。

    

    乌黑色货车表面镀上了鲜艳无比的鲜红字样:“中国制造”!这四个文字在日光照耀下显得尤为瞩目夺目。

    

    原本普通端正的楷书字体因这四个词的叠加变得愈发张扬有力度。领导一行纷纷停下步伐,目光紧锁在那些红彤彤的大字号上,脸上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激动之色。

    

    "中国制造...好极了,真的太好了,‘中国制造’!"老首长两道白眉随之颤动,神色激昂,他手指点向那四个大文字道:"看那,这才是无数科技工作者追求和奋斗的方向与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不仅会出现在火车上,亦会遍布到飞行装备、军事兵器、家用轿车,乃至海上航器之上吧!”

    

    "别人的成就只能代表他人,我们的 ** 自主不可被人左右压制,"李爱国道。

    

    “完全正确,李司机,您这种看法很有见地!我们搞技术工作的,应当不断排除困难,勇闯难关。”

    

    所长深有感慨,转身面向身后的秘书道:“你将李司机的话语以及‘中国制造’这个概念记录下来。”

    

    他觉察到,“中国制造”的理念一经提出,将激励众多技术骨干士气倍增。

    

    唯有坚定不移的目标与宏伟的理想,方能产生更加出色的成果。

    

    此际,131号车组中的副司机刘清泉和司炉工人老郑,已在备勤工房内匆匆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