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十章 杀牛分肉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陪祀文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章越对韩绛道:“丞相可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将白起,吴起移除武庙十哲,还有孙膑、廉颇、韩信等一共二十三人,改加入灌婴、周访,秦琼等二十三人之故?”

    韩绛当然记得此事。

    武庙本叫太公庙,是唐玄宗祭祀姜子牙的,以张良为陪享,唐太宗建武庙的用意,就是向天下表达,寻姜子牙,张良之臣的意思。

    从另一个意义讲姜子牙与张良有师承关系。

    之后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从此武庙与文庙并立,之后武庙六十四将,祭祀六十四人。

    但赵匡胤登基后,拜祭武庙时看到白起画像时,以杖指白起道,白起杀降,不仁。

    还有陶侃也被去掉,理由是他是寒门出身,而且还是少数民族(溪族)。

    不仅白起,陶侃被去掉,赵匡胤又换了二十一人,另选二十三人补上。

    赵匡胤挑选这二十三人的标准【功业始终无暇者】。

    说白了,赵匡胤通过此举来告诫天下,也是他下面的武将,这与【杯酒释兵权】合并一读就明白太祖皇帝的用意。

    祭祀主要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章越对韩绛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是务虚,一个是务实。”

    “变更役法是实,而陪祀乃虚,孟子之义在于【利民】,孔子之下继道统者当为孟子,而不是他人。”

    就如同张良继承了姜子牙的衣钵,所以张良陪祀姜子牙。

    而孔子以后,如今陪祀的分别是颜回和曾子,颜回是孔子弟子,却没有着作传世。

    而曾子则是《太学》和《孝经》的作者,唐朝推崇《孝经》,李隆基还亲自为孝经作注,所以曾子也成为第二个陪祀。

    此时孟子和子思还没陪祀。

    对章越而言,孟子陪祀后,就升格《孟子》为亚经,而孟子为《亚经》后,便可列入科举范畴,将熙宁之【利国】更至元丰之【利民】。

    章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陪祀到亚经,亚经到国策,显然一个比一个难。

    章越还是‘积小胜为大胜’,先从简单之事,小事办起。从免役法到孟子陪祀,这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王安石变法是开先河的,他以大气力破了兼并,惩治了豪富之家,可是变法那么大的成果,国家积攒了那么多钱财,最后变法好处都没有落在老百姓身上。

    从熙宁后,老百姓一路越过越苦,越过越苦,这是立志变法的范仲淹,王安石所要看到的吗?

    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章越所痛心疾首的。

    章越忍不住连续痛饮三杯,带着酒意走到窗台,一手持酒壶,一手持屋中饰剑,临轩一指道:“昔桓公入洛,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便你我今日一般。”

    韩绛听章越突举恒温入洛之例。桓温当年率军攻入洛阳,从楼船上眺望中原,却见满目疮痍,而眼下汴京却是繁花似锦,哪里可比。

    章越满是醉意地积蓄道:“桓公如我这般临轩慨然道‘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袁虎等人对道‘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

    “然而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道‘诸君颇闻刘景升否?他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

    “左右闻此无不大惊。”

    说到这里章越畅然大笑,手中长剑往长一指,韩绛几时见得章越如此。

    桓温感慨中原被五胡乱华糟蹋,而袁虎却道这都是命也,运也,不能怪王衍他们。但桓温却怒道,你们知道刘表吗?他家里有一头牛吃得比十头牛还多,但驮东西还不如一头母牛驮得多。

    曹操入了荆州后杀了这头牛给士卒们吃,当时的人听了没有不叫好的。

    章越酒意之下,有几分站立不稳言道:“今日王安石杀牛,你我烹以飨天下,何不快哉?不可学王夷甫,为后人笑尔。”

    韩绛点了点头道:“治天下者,当以民为本!此方为宰相。”

    何谓【宰】也?

    在春秋时,就是大夫家里,每顿饭拿刀子分肉的人,谁吃的肉多,谁吃的肉少,就是宰干的活。

    无论是章越改役法,还是孟子正义,一切都是为了【民本】。

    所以变法的目的,就是好处要落到老百姓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