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威胁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牲畜要么饿死,要么渴死。

    近些天,边城的小摩擦可是没有断过。

    当然北燕和大周都没让西秦占到什么便宜就是了。

    大周边城整日轰隆巨响、尘土漫天的火药实验,算是没有白费功夫,西秦总算歇了武力解决的心思。

    虽然颇费功夫,但计划进展顺利。

    唐清国书上来大都的时间定在一个月之后。

    再过一个月,草原若是滴雨未落,可就不仅仅是春旱了,而是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旱。

    货真价实的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伴随而来的蝗灾、火灾隐患都会大大提升。

    尤其是蝗灾,俗话说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蝗虫是有移动性的,危害的不只是旱灾当地,很远的地方都会受到波及,稻麦皆被掠食光。

    相对于北燕草原为主,大周绝对更受蝗虫亲睐。

    叶敛看到时间的这一刻,深刻地体会到了唐清的狡诈。

    西秦能坚持的时间比他想的要长。

    要知道西秦不似大周,农业发达,男耕女织,粮仓和百姓家中都存有部分粮食,以备灾荒之年。

    西秦仍是以放牧为主,逐水草而居,食肉随吃随宰。

    放牧没有茂盛的草场,牛羊饿死,牧民便彻底没有活路。

    叶敛料想唐清在国内推行新政,边城军屯,是为了就近获取边军粮草,应当数目不会太多。

    现在看,他好像是低估了西秦军屯的规模。

    此次商讨,也是要提前做好防备措施。

    一旦发生蝗灾,大周不可能独善其身。

    唐清大概也是想到这一点,想要借此威胁大周,不得不救助西秦。

    计划进行到一半,叶敛不可能因为唐清威胁就放弃将要达成的利益。

    更不可能寄希望于他人。

    如此应对的方法只剩一条:提前防治。

    吏部尚书裴大人恰好对付蝗虫有经验。

    “微臣任水梁县县令时,曾用青蛙、蚂蚱和鸡鸭等灭蝗,据微臣观察,蝗虫孵化前十天左右是最佳时期,蝗虫不会飞,容易被捕食。”

    水梁县名字听起来像是好山好水,膏粱之地,实际上正相反。

    地处西北,干旱贫瘠。

    如此贫穷的村庄,偏偏祸不单行。

    因为干旱引发的蝗灾成了当地的顽疾。

    朝中的各位尚书宰辅重臣,能在叶敛的手下安安稳稳坐到现在的位置,无一例外都有光辉的为官履历。

    吏部尚书就是叶敛继位后提拔上来的。

    原因正是因为他在水梁县的光辉政绩,不仅遏制了肆虐的蝗灾,还将蝗虫变废为宝,养殖鸡鸭,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

    裴大人是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如夫人,身份上就要比一二甲低。

    加上朝中无人,专心施政一方,先帝朝时一直在县令一职上蹉跎。

    叶敛在上计时注意到他。

    朝中几番动荡,老人离开,留出位置,叶敛力排众意,不拘一格降人才。

    裴大人等一批人,厚积薄发,成了新贵。

    说道别的裴大人或许还不敢确定,但论起蝗虫,在水梁县留了十几年的裴大人绝对侃侃而谈。

    直接在朝堂上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

    但裴大人同样没有骄傲,告诫道,“官员反应不及,蝗虫的防治不可能绝对。”

    真等到发生蝗灾,大周必须做好粮食减产的准备。

    叶敛望向一脸痛心的胡大人,“粮仓中存有多少粮食?”

    胡大人假装面无表情道,“六大粮仓都是满的。”

    后路很充足,就凭六仓储粮,大周全境颗粒无收都能吃两年。

    闻言,朝臣都轻松起来。

    先祖建朝时立六大粮仓,即便鼎盛之时也没有六仓皆满。

    “胡大人真是操持有道。”兵部尚书又气又笑。

    亏得他兵部去要今年的预算,胡貔貅哭穷砍下大半,他连用张纸都扣扣嗖嗖的。

    “多亏了沈大人寻找而来的占城稻和何大人研究的‘双季稻’。”胡大人丝毫不虚,“圣上将府库托付户部,微臣自当操持,现在不就派上了用场。”

    几位尚书大人都懒得理他。

    抠门、小气。

    户部侍郎望着自己上官,顿觉官途艰难。

    叶敛轻咳一声,打断了朝臣的眼神官司。

    虽然他也对胡大人的理财能力有了新认识,不愧是官员中的一朵奇葩。

    但毕竟是朝廷得了利,叶敛不能苛责胡大人。

    只得下定决心,过节送赏时补偿一二。

    众人回归正题,确保大周若发生蝗灾能安稳度过后,才放心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