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太仆贺进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太仆贺进

    这桩命案一旦继续拖下去,那舆论就会上升到皇帝为了袒护萧权,而不愿给死者一个交代。m.baiwenzai.comm.qiweishuwu.

    一旦出现这样的舆论,那势必是要引起民愤的。

    百姓对皇帝的印象也会因此而变差,皇帝在百姓心中也会失去信任感。

    堂堂一国之君,要是做到这个份上,那就等于他背弃了自己的子民,离亡国也将不远矣。

    这位大臣这么说,也是为了皇帝,为了大魏的江山着想,皇帝清楚。

    可他以为皇帝就不想破案吗?

    在皇城发生了这么大一桩命案,皇帝心里也烦闷,他也想尽快破案啊。

    可问题不是他想不想,而是凶手实在是太过狡猾,即便赵澜和张瑾出动了,还有会读取心音的玄鱼加持,这么多天过去了,一样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据。

    连凶手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高矮胖瘦都不知道,谈何破案?

    皇帝眸光淡淡地看向这位大臣,淡淡道:“此事朕也困扰,不知在座各位可有何良策?”

    这位大臣的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心中想什么,皇帝自然也知道。

    他的意思就是,即便查不出凶手,也该换了查案之人。

    赵澜和张瑾,还有玄鱼,不是跟萧权有交情,就是交情非常好,让他们查案的话,万一案子真是的萧权干的,为了包庇萧权,他们即便是查到了证据,也会说没有,甚至会有把证据给毁掉的嫌疑。

    大家心中都会这么想。

    所以,为了避嫌,皇帝应该换人查案,最好是找中立之人查案,这样出来的结果也会不偏不倚。

    也就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皇帝的名声。

    身为一国之君,在处事这件事上,要考虑之事有很多。

    既然这位大臣已经提了出来,他说得也是合情合理,皇帝便也顺水推舟,道:“那朕便让你和王大人负责这个案子,如何?”

    舆论对萧权越来越不利之时,皇帝才意识到让赵澜好张瑾查案,是个错误的决定。

    为了避免搭进自己的名声,也为了避免百姓们对赵澜和张瑾失去信任,皇帝也早就想换人查案了。

    至于是谁,皇帝觉得倒是无所谓。

    反正赵澜、张瑾、玄鱼三人都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换了人,也不会查得出来。

    换人不过是稳住人心之举罢。

    皇帝说的王大人,便是王宣。

    还有这位大臣便是贺进。

    说起这个贺进,也是位人才,跟萧权同期考上的进士,他的成绩虽没有位列前三,但如果要评前十的话,一定有他的名字。

    此人不仅有才,三观也正得很,但为人低调。

    即便他的出身不差,他也没有因此就优越感满满,瞧不起人。

    相反,他很欣赏萧权这种不畏强权之人。

    他也想跟萧权结交,可萧权当时风头很盛,是非也多,贺进的父母就是担心自家儿子跟萧权走得近,而得罪魏千秋等一众权臣,而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仕途还事小,就怕因此命不保。

    贺进是贺家唯一的男丁,传宗接代就靠他了,他父母自是容不得他有任何闪失。

    贺进刚开始还想着劝说父母,不要阻拦自己与萧权结交,可两位老人家压根不听他的,得知他还有这个念头,就以死相逼,硬生生要贺进发誓,要远离萧权。

    饱读圣贤书的贺进,架不住父母这般阻拦,不得已断了想跟萧权结交的念头。

    贺进的父亲,先前跟在宋知手里做事,因为他懂世故,也深得宋知看重。

    借着这层关系,在他的运转下,为贺进谋得一个县令之职。

    这个县,离京都不远。

    起初,宋知想着把贺进培养成自己人,本着近楼台者先得月的想法,把贺进安排在京都附近,从县令做起。

    古人云,升官发财,除了要有实力,还要有运气。

    而贺进两样都占据了。

    因为上头有人,一有机会,上头的人就把他往上面提携。

    就这样,贺进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进了京都为官。

    宋知塞了一个太仆寺之职给他。

    当时大魏在魏千秋的掌控下,民不聊生,乌烟瘴气,他的抱负是要为朝廷效力,而不是与魏千秋这些奸臣狼狈为奸。

    贺进三观是很正,可他不是那种很古板之人,他知道想要为朝廷效力,那得自己有那个说话的资格。

    在朝中,都是用权势说话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贺进唯有不断地往上爬,自己才有为百姓发声的机会。

    所以,他不会因为宋知是魏千秋的人,就拒绝宋知的帮助。

    往上爬,贺进才有机会实现他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