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大夏生员文武士,三级科举有真君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986章 大夏生员文武士,三级科举有真君

    国学院、太学院二者的出现,是为了国家选才。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一系列复杂的科举、选才、选官、审查体系。

    这是一个庞大的学官系统,除了国子监本身下面的国学、太学、州学、县学外。

    还需要其余各部司、中央至地方、官方至民间的各方配合。

    比如三省六部、九卿、宗人府、地方州县衙门、民间有才之士等等。

    在中央层面,以国学、太学为例。

    国学生员主要来自地方各州县学的优秀生员,经由当地学官推荐,国子监、吏部、礼部三有司联查,国学太学选考,完成这三步后即可入学。

    太学生员主要来自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以及勋爵子弟。

    入学步骤则是:第一步,前往太学报名每年太学举办的招生考试;

    第二步,经由吏部勋爵司、宗人府司封司、国子监生员稽查司三司派出专员联查。

    第三步,参加并通过太学招生考。

    如此三步,便可入太学读书,成为太学生。

    国、太二学的生员有一个特权,便是可以参加吏部、兵部专门为二学每年组织的选官考试。

    通过者,可不经由科举,直接授予官职、军职。

    但每年二部放出的名额不多,最多二三十个。

    在地方层面,以州学、县学为例。

    大夏也实行科举制,不过不同于北夏、隋、唐时期。

    前三者时期只要认为自己可以,或有乡名、才名,上面有人推荐,便可先在参加乡试,再直接入京参加春闱。

    或者更特殊的,直接由当地世家、豪门出力,经由五品以上官员担保、推荐,便可以不经过乡试,直接参加春闱。

    通过春闱后,再经过吏部栓选,得授官身,是以有“一朝唱名天下知”的鱼跃龙门之举。

    而大夏则不同,经过白涧与他的臣子们商议,决定在大夏实行三级科考制。

    第一次,由当地州县举行的‘童生试’,也就是‘院试’。

    每年举行一次,只要有当地籍贯的人都可以在本地州县参加考试,无论何籍,包括“农籍”“商籍”“匠籍”“军户”,统称为‘民籍’。

    通过者可入州县官办学院,可暂时脱去原有民籍,入书院的‘学籍’,为期三年,正式成为生员,这便是一步。

    而进入州学、县学的生员,一者可以进入学院系统性学习。

    二者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三年内赋税减免的政策。这些免赋、税、役的力度,可以完全支持一个人脱产式学习。

    第二次,则是由中央的礼部有司,或国子监派出专员主持。

    由科举诸部联席会议的学官出题,经由密封,在禁军的护送下,抵达所在地,联合州、县学官举行的全国性大考试,称之为‘乡试’,三年一次。

    通过乡试的生员可以有资格参加京师科举,也就是‘春闱’,也叫‘会试’,三年一考。

    国学生、太学生可以免院试、乡试直接参加会试,因为当初的二学入学考试,就相当于会试。通过乡试,拿到会试资格者,便可以准备,并提前前往京师开封,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

    但也有特例,为了防止紧急性缺乏人才,白涧特意在其中加入了‘恩科’,即由皇帝下诏,为表国朝人才稀缺,无论时间,立即举行当年的‘会试’。

    通过乡试者,则可以称之为‘士’,由学院的‘学籍’变为仅次于‘官籍’的‘士籍’,脱去彻底‘民籍’。

    进入了‘士籍’,除了可以随时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也可以参加各府州县衙门内部举行的吏员招收考试,且见官不拜,成为仅次于官吏的‘士’。

    他们可正式自称为士,学文为文士,学武有武士。武士另有一套选才体系,与‘文举’并行,是为‘武举’。

    因为在大夏,不仅有普通百姓的‘民户’,也有都督区所在的‘军户’。

    武举的生源来自各州县学生员,以及都督区内划定的军户,还有一部分五品军职以上军官子弟。

    与乡试一样,都督区举行的武举,通过者依然为‘士’,只不过自称武士,以区别走正统科举的文士。

    因此州县生员不仅可以参加文举,也可以与各军户一同参加各地都督区举办的武举。

    所以进入州学、县学,变成了很多人的梦想。

    通过武举后,经过兵部、都督府审查、简单考校,便可以授予军职,成为最低级的军官。

    不过也可以不进入朝廷,成为在野武士。

    士可终身免役,并有五十亩额度的免税田,享有一定的特权,不过其余赋税照常缴纳。

    士是一个特殊的新兴阶级,与城市的市民一样,享有基本的自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