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拒绝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想要击退袁军必然也会伤亡惨重。”
“彼时,楚国未必有能力继续吞并徐州。”
刘备听到这里,才略微舒了口气,而后说道:“既然公台与元龙、子瑜都建议向楚国求援,那么就依你们所言行事吧。”
“不过此番前往楚国求援的使者,恐怕会备受嘲讽与刁难,不知何人能够担此大任?”
陈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道:“诸葛子瑜弟弟诸葛孔明深受楚王殿下器重,又多次出使楚国,也深得楚王殿下喜爱。此番出使人选,唯有诸葛子瑜能够担此大任!”
刘备觉得陈宫的分析颇有道理,当即不再犹豫,直接派遣诸葛瑾出使楚国,向周琦求援。
由于南方诸郡大多被袁军占据,为了保护诸葛瑾的安全,刘备还特意让孙策带着兵马乔装打扮护送诸葛瑾前往楚国。
就在诸葛瑾、孙策千辛万苦突破袁军的冲冲防线,前往扬州境内的时候,赵云所派的骑兵终于抵达郯县,告知了在沛国与彭城县所发生的事情。
当刘备得知赵云尚在,不由大喜过望。
当他听闻赵云以两千大破五千袁军步骑,并且斩杀了袁军大将韩猛以后,更是忍不住赞道:“若别人在腹背受敌,随时都可能被围歼的情况下,恐怕早就肝胆欲裂,只想着率军突围。”
“唯有子龙,哪怕形势危急,仍旧敢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真乃浑身是胆也!”
徐州诸将听到了赵云的事迹,也都敬佩不已。
刘备环顾众人,问道:“彭城既然尚未失陷,需不需要发兵前去驰援?”
糜竺率先说道:“彭城县虽未失陷,却也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恐怕难守。此时徐州兵力紧张,守备东海郡尚且有些不足,如果再分兵驰援彭城,恐怕非但守不住彭城,就连东海郡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依我之见,不若让赵将军弃城而走,撤回郯县,共抗袁绍。”
糜竺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关羽、张飞等人却是极力反对。
身为武将,不能御敌守疆,反而要弃城而走,绝对是奇耻大辱。
然而袁军那庞大的包围圈仍旧每日都在缩小,若不尽快把分散各地的兵马都召集回来,集中力量抵御袁军。
等到袁军完成了了合围之势,彼时赵云想要返回郯县恐怕都难。
或许有人会说,让赵云死守彭城,成为一颗钉子逼迫袁军不得不分兵围彭城,作用不是更大吗?
事实上,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袁军要么集中兵力率先攻克彭城,要么索性直接绕城而走。
要知道,彭城可不是袁军的必经之路。
以如今的形势,袁军完全能够从兖州、青州直接进入徐州,这也就代表着彭城的战略意义没有那么重要。
无论是袁军兵马还是粮草辎重,都没必要从那里走。
此时就体现出了四战之地徐州的无奈。
若是换做那种易守难攻,只有一个进攻方向的区域,只要后方有一座城池没有被攻克,袁军就不敢继续深入,会担心自己的粮道是否安全。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刘备思来想去,终究还是命令赵云与彭城国国相弃城而走,趁早返回郯县。
却说诸葛瑾、孙策一路假扮躲避战乱的百姓,小心翼翼避过袁军,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进入了丹阳郡,而后直接前去拜会丹阳太守黄祖以及丹阳郡都尉史涣,并且说明了来意,希望史涣能够派兵护送使团前往襄阳。
因为现在的楚国乃是战争期间,对于外来者的行程限制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史涣派兵沿途护送,诸葛瑾等人就会寸步难行。
黄祖、史涣虽然不齿刘备的背盟之举,却也知道此事关乎国家战略,他们根本做不了决定,只能派兵护送诸葛瑾等人前往襄阳。
唯有孙策,在返回了久违的故乡以后,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年仅十七八岁就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亲眼目睹了父亲因为袁术的猜忌、偷袭而命丧黄泉,让孙策不得不带着仅存的部将前去投奔刘备。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孙坚死后孙策找准机会南下,并且在周瑜以及庐江周氏的帮助下打下了江东,最终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历史早就已经改变,扬州被周琦牢牢控制在手中,根本水泼不进,孙策手下缺兵少粮,又怎么可能再拿下江东?
他投靠刘备以后,也的确备受礼遇,只是因为有自己部将的缘故,始终很难融入到刘备麾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眼看年龄越来越大,却仍旧一事无成,孙策每日也感到心中郁郁。
此前留在徐州,这种感觉尚不强烈。
可是返回故乡吴郡,看着已经破败的家门以后,孙策不知为何,忽然感觉心中有些酸楚。
好在他终究意志力远超常人,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而后跟随诸葛瑾继续朝着襄阳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