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挖坑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平心而论,秦王对于蒙恬非常欣赏。【从彤书屋】

    当初秦国谣言四起,秦王政并非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出身,也并非没有怀疑过吕不韦。

    只是秦王政非常聪明,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坐稳王位,那么就必须将以前的传言定为流言,将散播流言者尽数处死,唯有如此才能维护秦王政的纯正血统。

    那场政变,秦国宗室死了许多,若非吕不韦与蒙骜竭力支持,秦王这个位置恐怕早就易主。

    于公于私,秦王政都不希望蒙氏彻底倒台。

    只是秦王如今尚且年幼,虽然也会临政,却没有决断权利,臣子让秦王发言,更多只是做做样子,表达对这位秦王的尊重罢了。

    最终能够做决定者,还要依仗秦相吕不韦以及朝中公卿。

    秦王政知晓,吕不韦也绝不会作视蒙恬被人攻讦,这才将目光投在了对方身上。

    方才出言那位秦国士大夫,见状亦是将目光放在了吕不韦身上,脸上还隐隐带着挑衅之色。

    吕不韦权势虽重,终究很难做到一手遮天。

    这里毕竟是秦国,假如吕不韦所作所为能够让秦国变得强大,哪怕权倾朝野,有些人还能够忍耐下去,放任吕不韦掌权。

    可惜的是,吕不韦担任秦相期间,数次启用蒙骜都让秦军大败,士卒折损严重,已经损害到了秦国的利益。

    此番权利角逐之下,吕不韦这才落入下风。

    假如此战樊於期等人能够挡住联军,甚至在战场上取得局部胜利,那也就可以宣告吕不韦倒台了。

    甚至于,吕不韦如今的相国权利,相比以前也有了些许削弱。

    眼看众人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吕不韦却是气定神闲,轻笑道:“蒙恬之言纵然有些不妥,亦只是向大王进谏罢了,我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哪条法令规定了能够因臣子进谏而定罪!”

    众人闻言,尽皆默然不语。

    商君乃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至关重要人物,哪怕商鞅最后没有逃过被车裂的下场,秦人对于商鞅仍旧心存感激。

    秦若无商鞅,就没有今日之强秦。

    感受到了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转变,上至君主中至官僚下至百姓,对于商鞅都从心底感到敬重。

    秦律,也是在这种环境下被世代推广下去,最终深入人心。

    在秦国,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违背秦律。

    眼看众人无言以对,吕不韦再次说道:“兵事本相自然不太懂,然蒙恬自幼熟读兵书,昔年更是凭借千余人攻克土军要塞,其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蒙恬既然如此建议,料想有其必然缘由。”

    众人听到这里,当即有人冷笑道:“蒙恬大父蒙骜尚且屡战屡败,毁我秦国二十余万大好儿郎,蒙恬这个黄口小儿,相国居然也敢说此人通晓兵事!”

    “蒙恬若通晓兵事,就不会不知此时从函谷关调兵回援,对于前线士气打击有多么大。”

    “蒙恬若通晓兵事,就不会不知从漆垣至咸阳一线坚壁清野,对于秦国有多么大损失,对于那些封地于此的将士们伤害有多大!”

    “依我之见,蒙恬纵然无法战胜三万赵国骑兵,亦能据城死守,不让漆垣失陷。”

    “敢问相国,假如你是赵军统帅,在后方漆垣有数万敌军的情况下,会不会冒险绕过漆垣,前来兵犯咸阳?”

    面对这员秦将的质问,吕不韦微微眯起了眼睛。

    对于兵事,吕不韦并非完全不知,甚至也熟读兵书,有着不俗的领兵才能。

    按照常理来讲,赵国统帅断然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只因那样做是在太冒险,假如绕道漆垣转攻咸阳,且不说攻下咸阳的概率微乎及微,后路却也会被彻底掐断。

    那个时候,三万赵国骑兵被困于秦国腹地,显然会成为瓮中之鳖,不攻下咸阳也只能全军覆没。

    除非赵国统帅脑子有问题,否则绕道漆垣,留下数万秦军断自己后路这种事情,绝对做不出来。

    看着对面咄咄逼人的那员将领,吕不韦嘴角却是勾勒出了一个看不见的浅浅弧度。

    按照常理来讲,赵国统帅的确不会那样做,也不敢那么做。

    可惜的是,此番统帅赵国骑兵者乃是平岐君赵嘉,自从首次在赵嘉手中吃瘪以后,吕不韦就开始了解、揣摩赵嘉性格与行事方式,并且逐渐将此人列为生平大敌。

    别人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换做赵嘉未必不会,也未必不会做成功。

    纵观赵嘉生平事迹,所做的哪件事情不是惊天动地,让人不可置信?

    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

    毫无疑问,吕不韦已经将赵嘉当做了首要敌人,对于赵嘉的了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