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岳阳楼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上午参观完屈子祠后,郑荨马不停蹄地带着老祖宗们来到了洞庭湖畔游玩
看着那乌泱泱一堆人的背诵亭,郑荨考虑自己要不要过去凑个热闹,但她是本地的耶,要不还是算了?
就在她纠结之际,苏轼给她发来了信息,“小荨,你来岳阳楼了?来跟我们一起玩吧”
郑荨…
郑荨想了想,还是带着老祖宗过去了,东坡居士的面子,她必须得给啊!
到了地方,郑荨才发现这里又汇集了差不多各个时代的文人,好嘛,好一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看来这棒子人还挺爱聚会的,就是不知道实事干了多少,就她旁边这几个恨不得什么都要的老祖宗,可见不得有人不干活的~
郑荨心中腹诽,面上还是笑意吟吟地应付着,这时候旁边突然跑出来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正跟着屁股后面追他
母亲,“小兔崽子,你站那别跑”
小男孩,“呜呜,我不就是没把《岳阳楼记》背出来吗?门票又花不了多少钱,大不了,用我自己的零花钱出嘛”
母亲,“那是钱的问题吗?你看你刚刚背了个什么,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再错你就别玩手机了”
小男孩,“呜呜,背就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老祖宗们…
郑荨????
“咳咳,小朋友,你背混了哦,前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崔”是《出师表》一文的,《岳阳楼》开始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小男孩此时已经被他妈妈抓住,正感受母爱的力量呢,但他还是不服,“才不是,网上明明就是“先帝创业未半…””
郑荨闻言无奈摊手,那这只能看家长怎么给他掰过来咯
等这二人离开,老祖宗们终于绷不脸色的表情,曹阿瞒更是一脸不怀好意地看向刘备,“先帝准备何时崩逝?我已经迫不及待看见你蜀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景象了!哈哈哈哈”
刘备…
这边滕子京和范仲淹二人也在相互对视,他们这也算是名留青史了吧?
郑荨率先对着如今还是大理寺丞,并未遭贬谪的滕子京拜道,“后世人见过大理寺丞
历史上的您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等事,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记得!
您这一生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任职岳州期间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您这一生无愧于大宋,无愧于天下百姓!
赵匡胤在旁边听着郑荨夸他大宋臣子,本来应该是要很高兴的,毕竟弱宋不容易啊,但看见系统光幕上展现的贬谪路线图,这位太祖只感觉额头上的青筋直突突,怎么又是一路贬!能叫这后世姑娘嘴里吐出象牙的,就不能是在朝的人吗?不行小荨你夸夸苏辙啊!
郑荨:苏辙不熟哇!我只认识他哥哥苏轼耶,还有苏辙不是个高冷霸总嘛,一心只搞事业捞哥哥的只可远观呢~
跟滕子京简单交流了几句,郑荨将视线转移到了范仲淹身后,“范公,您从未来过这岳阳楼,仅仅凭借一幅画就写出了《岳阳楼记》,晚辈拜服,您在文中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后世学子都在努力践行这句话哦!”
范仲淹看着这活泼开朗的后世人,脸上的笑意也彻底释放开来,“好好好,虽然老夫目前还在应天书院主持教务,并未写《岳阳楼记》一文,但你们后世繁华昌盛,老夫看见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你们也做到了!”
郑荨兴奋地凑在范仲淹老祖宗身边跟他分享着后世对他的一些看法
“您目前在应天书院吗?后世记载,您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
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您的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您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您领导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大宋就需要像您一样的官员啊!”
范仲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万众瞩目,这后世人嘴可真甜啊
“哈哈哈,老夫能得后世如此评价,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看着乐呵呵的范公,郑荨想起他此后的经历只感觉一阵心痛,宋朝还真是神奇,没个贬谪三千里的事迹就跟上不了史册一样
再看向此时才17岁的宋仁宗赵祯,“仁宗陛下,您是宋朝难得有点好评价的皇帝,虽说您在位期间签订了“庆历和议”和“庆历增币”两个条约,继续对外输送岁币,不过你们宋朝皇帝几乎都这样,我也不好逮着这个就说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