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科学面前无高低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际上是一个个和银河系一样璀璨的大星系世界,恒星系统群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河外星系】。
这个伟大的发现,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当他和妻子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好像他们是皇家贵族。
频繁的社会活动,使得哈勃亲自爬上望远镜的时间大大减少。
却没有减少,他对探索,星际世界奥秘的渴求。
在欧洲的旅行中,哈勃获得了灵感,开始酝酿一个新的观测计划。
所谓【红移】是指,【星系光谱】的移动。
星系发出的光并不是单色的,而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大家可以度娘一下,搜索关键词【美丽的星云照片】,你会知道,【种花家】物镜直径5公里的【超级光学望远镜】的视角下,宇宙是多么的美丽!
用【光谱仪】把星系的光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光,我们就得到了星系的光谱。
如果星系相对地球有运动,按照【多普勒效应】,星系的光谱会发生移动。
当,星系朝向地球运动时,星系发出的光,波长会变短一些。
假如,星系远离地球而去,星系发出的光,波长就会长一些。
天文学家习惯将短波长方向称作蓝端,而将长波长方向称作红端。
因此,星系光谱的变化就被对应的称作【红移】或【蓝移】。
早在1914年。
美/国天文学家,维斯托·梅尔文·斯利弗,就宣称,夜空中的星云都在远离地球而去。
因为它们的光谱普遍存在【宇宙学红移】的现象。
而去,斯利弗发现,越暗淡的星云远离太阳系的速度就越快。
但是在1914年,斯利弗还无法确定,星云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无法阐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后,被测量误差困扰的斯利弗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领域。
然而,哈勃在1923年10月的发现让人类知道了,那些【漩涡星云】其实是【银河系】外的超级恒星群世界。
测量【星云红移】或许应该正确的称为【河外星系红移】,实际上就是测量河外星系远离银河系的速度。
在哈勃看来研究光谱移动,将会为研究宇宙空间的疆域提供重要线索。
哈勃知道,自己具有两个斯利弗并不具备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哈勃有办法测定【河外星系】的距离。
因此,他可以研究河外星系红移和对地距离之间的关系,而这对探索宇宙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哈勃的第二个优势是,他可以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威尔逊山天文台100英寸(约2.5米)的胡克望远镜。
当时科学界对斯利弗提供的数据质量表示怀疑,猜测他观测到的数据红移可能不够准确。
胡克望远镜远比斯利弗使用的洛颚尔天文台望远镜强大。
因此,哈勃不但可以比斯利弗拍摄更暗的星系,而且可以更高的精度获得【红移】数据。(老斯这是吃了装备的亏啊!老斯只想说,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事实上,哈勃还有第三个优势,那就是赫马森的经验。
拍摄星云的光谱需要长时间曝光,对天文学观测者需要的耐心和技巧要求很高。
而米尔顿同志是威尔逊天文台最优秀的观测天文学家。
米尔顿·赫马森同志14岁辍学,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最开始是以杂工的身份进入威尔逊天文台。
但他高超的望远镜操作能力很快,折服了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沙普利和台长海尔,成为正式的驻站观测人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威尔逊山天文台,很多重要的观测结果都有他的功劳。
当然,哈勃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观测家,但,他已经慢慢离开观测第一线。
米尔顿同志就成了保证哈勃计划成功的重要一环。
在科学探索的领域,科学家们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文化显得苍白无力。
科学面前,无学业、血统、物质财富方面的高低贵贱之分,谁对宇宙(这里的宇宙指包括可观测宇宙内一切微观、宏观可见物质、不可见物质)认知更加深刻,谁就是爷!
让我们来稍微回顾一下,哈勃测量星系距离的手段,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谈论过【三角视差法】。
这是天文学最准确的测量距离方法。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时候,远处的恒星在【天穹】上的位置,会因为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相对【恒星背景】的位移。
观测者通过观测目标天体,在一年中,相对【恒星背景】的变化,就可以通过【三角视差法】计算出目标天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