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张绣成长 独当一面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马超本就知晓来了几个宛城的斥候,正准备与他们相见,没料到他们如此热情。待斥候们跑到跟前,马超上前一步。斥侯们当即拜倒在地,激动地说道:“天将军,真的是您啊!早些年您在董公麾下的时候,我们就曾见识过您的神威。这一晃眼,几年过去了,将军您还是这般风采照人。”马超轻轻一笑,说道:“都起来吧。你们既是宛城的部队,也是西凉军中的旧人。我与你们少主情同手足,不必如此多礼。今日既然这么巧遇上了我,那我就不用专门派人去通知张绣了。你们回去告诉张绣,我此次征战淮南袁术,特地绕路来到宛城,就是为了与他相见,叙一叙旧情。我们暂且不进宛城,会在城外 20 里驻扎,以免引起宛城百姓恐慌。让他前来与我相会。”众斥候齐声应道:“是!”无不遵从。马超又令人拿来酒肉赏赐给他们,让他们饱餐一顿后随他们到达宛城才让他们离开。
在如今的宛城里,军务事宜几乎是张绣在全权把控。他的叔父张济,在中原腹地经营多年,所率领的乃是一支精悍的骑兵队伍。这支骑兵,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在贾诩这位智谋超群的谋士指引下,于宛城之地牢牢扎根,稳如泰山,令周边势力不敢轻易觊觎。
张济,本就不是那胸怀雄心壮志、意图逐鹿天下之人。自从打下宛城之后,他便沉醉于这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开始享受起荣华富贵来。尤其是新娶了娇妻邹氏之后,更是深陷于温柔乡中,每日里不是美酒佳肴相伴,就是与佳人寻欢作乐,完全忘却了往昔征战的艰辛。岁月流转,那些早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暗伤,在这毫无节制的酒色侵蚀下,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开始疯狂地破坏他的身体。日积月累之下,他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已大不如前。就在前些日子,一场大病突如其来,将他彻底击垮,如今只能卧床休整。
在这种情况下,宛城的军务重担便毫无保留地落在了张绣和贾诩的肩上。贾诩,此人智谋非凡,深谙明哲保身之术,在这乱世之中,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总是能巧妙地避开各种危险与纷争。
而张绣呢?他武艺高强,浑身散发着一种英勇无畏的气质。早年他跟随马超南征北战,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从一个青涩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颇具韬略的将领。在马超身边,他学会了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洞察敌军的弱点,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生机。这些宝贵的经验,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让他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能够游刃有余。
正因如此,即便张济倒下,宛城这座军事堡垒依旧坚如磐石,没有丝毫动摇。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济对张绣的培养与信任。张济并无亲生后代,张绣作为他嫡亲的侄子,自来到他身边后,就被张济当作接班人来悉心培养。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军事经验传授给张绣,带着他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而张绣也没有辜负叔父的期望,他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军中将领们的尊重与信服。这些将领们都亲眼目睹了张绣跟随马超征战多年的英勇事迹,深知他的能力与为人,对这个少主心悦诚服。所以,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宛城并没有出现任何混乱的局面。
然而,若要说有什么因素影响了宛城军队的士气,那便是那萦绕在士兵们心头的思乡之情了。这些西凉兵将们,当年为了活命,跟随张济一同南下。时光荏苒,如今距离他们跟随张济跟随董卓进京,已经过去了三四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远离家乡,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而战。每一个月圆之夜,每一个佳节时分,那浓浓的乡愁就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们的心灵。他们思念着西凉那广袤无垠的草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思念着故乡的一草一木。这种思乡之情,就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宛城军队的上空。
远方有大军过境,在这乱世之中,又怎会不被察觉呢?宛城就像一只警惕的猎豹,早早地就发现了大军压境的迹象。在那一批被带去见马超的斥候尚未返回之时,整个宛城就已经如临大敌,全城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对于张绣来说,这些年宛城相对平和,四万多骑兵的突然出现,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让他原本有些枯燥的生活瞬间紧张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大军,既让张绣满心担忧,又在他心底燃起了一丝兴奋。他与贾诩登上城头,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那逐渐逼近的大军,眉头紧皱。
这些年在宛城,日子过得安稳平静,可张绣却总觉得心中像是缺了一块。每日看着熟悉的城郭、平静的街巷,他的思绪却常常飘回到在西凉的那段热血时光。
在西凉的日子,那是怎样的一种惊心动魄!与将军一起并肩作战,对抗东羌的勇猛战士,每一次冲锋都像是与死神共舞;面对匈奴的铁骑,那漫天的尘土和震耳欲聋的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