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但他紧接着就写:“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如果你要摆架子不肯接纳我,那我就去长安自谋前程,以我李白的本事,投个王公大臣还不是轻轻松松?
一句话总结:我很有本事,你不要不识抬举。
(温馨提示:如果没有诗仙大大的才华,以上行为不要轻易模仿,容易被打=-=)
李白似乎就被围殴暴打过,且他一生仕途不顺,跟这样疏狂直爽的性格想来也脱不开关系。
又扯远了,谪仙人只有一个,这世上终究还是庸碌俗人最多,因而行卷诗文大多阿谀,眼前这位青年已经算是比较克制了。
李承乾对此非常包容,就连魏征也没有计较,听完他的诗后赞赏道:“诗写得不错,你是哪的人?叫什么名字?还有别的文章吗?”
“学生上官仪,陕州陕县人。”青年掩住眼中惊喜,恭恭敬敬答道,“学生幼时坎坷,多见百姓艰辛,最近朝廷开放市集、取消宵禁,学生心中有感,写了一篇
策论。”
关注朝廷动向(),还能体会百姓疾苦?()_[()]?『来[]&a;a;看最新章节&a;a;完整章节』(),魏征对他印象更好,颔首道:“改日得空,可拿来与我一观。”
这就是看好上官仪,如果之后的表现令魏征满意,就可能在考试时为他举荐。
上官仪大喜应是,与魏征拜别,又冲李承乾揖了一礼,与友人相携离开。
等他们走远了,杜荷才意犹未尽地说:“行卷真有意思,可惜大哥不用行卷,不然我就和你一起去!”
众人诧异地看向他,杜荷挠挠头:“我说得不对吗?”
苏琛:“……你觉得行卷很好玩?”
“是啊,怎么了?”
把自己的作品集结成册送给敬仰的前辈,遇到志同道合的就常来常往,谈诗论道,以文会友,引为知音,对文人来说不是一大乐事吗?
难得他觉得文人的活动有意思,为什么都这么看着他?
杜构暗暗叹了一声,拍拍自家傻弟弟的脑袋:“以后在殿下身边多听多看,别一味只知道舞刀弄棒了。”
真以为行卷是什么好玩的事呢?
以文会友固然是一大乐事,行卷如果顺利也的确很愉快。但这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①。如魏征这样愿意提携后辈的终究只是少数。每年参加科举的考生那么多,能够得到贵人赏识的却寥寥无几。
杜构是幸运的,以李承乾伴读和杜如晦长子的身份,只要他的实力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落榜。但对广大寒门学子来说,行卷就是科举路上的一座大山。
长安多的是滞留数年,花费无数时间、精力和金钱广结人脉,只求一朝得中的学子。可惜汲汲营营多年,最后可能还是一无所获。
对这些人来说,行卷哪里是什么乐事?分明是无数次的碰壁、白眼和失望。
李承乾叹了一声:“什么时候不用行卷就好了。”
不止考生苦恼,李世民和李承乾也不满意,朝廷举办科举,本意是选拔寒门中的有识之士,分薄世家在朝中的影响。但现在这种情况,真正的寒门学子很难出头,这几年考中的进士一大半出自各个世家,或者由世家举荐。他们的目标想要实现还遥遥无期。
魏征表情淡淡地说:“没有本事冒出头的人,即便考上进士也很难成事,殿下不用觉得可惜。”
李承乾摇头:“不是这样的。如果底下人需要勾心斗角才能成事,那就是上位者没有做好,没有创造出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阿耶和我该反思自己,而不是怪别人没有本事爬到我们面前。”
魏征一愣,诧异地看向李承乾:“殿下是这么想的?”
“对啊!偏科的人很多的,很多人在某个方面很有天赋,但就是学不会为人处世,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长处,保护他们的天分,而不是逼着他们学所谓的为官之道,这是本末倒置!”李承乾一口气说完,下巴微抬,“不管你认不认同,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
魏征愣了好一会儿,退后几步,冲李承乾长长一揖:“殿下仁心,
() 下官敬服。”
李承乾:“?”
他有说什么吗?怎么跟仁心扯上关系啦?
他却不知道,魏征本来出身贫寒,为了生计还曾出家为道,一路走来殊为不易,深知李承乾这一想法对贫寒学子来说有多重要,倘若他能说到做到,无数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变,自然称得上一句仁心。
李承乾莫名其妙受了一礼,茫然地挠了挠头,然后就不管了,嘻嘻笑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哦,阿耶也是这么想的,魏伯父记得也夸夸阿耶。”
众人:“……”
让魏征夸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