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从水路入京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光元十四年,天子苏重初带着太子苏寿西巡,不想在牛角岭发生事变。www.erpingge.com太子苏寿没有跟随天子继续西行,转向银州,并在那里得到了军队的支持进行了登基。苏重初被尊为太上皇,由于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不得不承认了太子登基合法。
宁王苏权由此判断出,大夏皇帝未必再具有易骨经这种绝招。宁王认为时机来了,随即发动叛乱,并于次年攻向大兴,大夏形势岌岌可危。苏寿重用苏现光、孙义宽,但苦于兵力薄弱,又派人遂向契丹求救,最后经过五年苦战,宁王之乱终告平息。
几年后,苏寿病逝,夏廷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魏王苏统在花皇后支持下,杀死太子苏冀,强行登基大宝,改年号为大安。
契丹潘益可汗却窥视大夏内乱外虚,勾结夏将汪卫成,出十万铁骑从河北攻入中原,大破楚成后、苏怀仙、苏宝臣河北三镇联军,随即走河州攻占晋阳,于陕郡大败陆朝南率领的二十万夏军,再次攻入关中,新皇苏统仓皇逃入汉中,中原震动,在大夏社稷即将覆灭之际,各地大军阀纷纷招募义军进京勤王,响应者达百万人之众,这时契丹内部出现了内讧,潘益可汗见大夏民心逐渐凝固,便下令洗劫大兴后从朔方退回关北,大夏危局终得平息,但五大军阀却因此拥兵自重,并把持了朝政。
随后的十几年里,契丹人却始终虎视耽耽于关北,不时寇边掠民,等待第二次入侵中原的机会。
大安十五年的冬天格外温暖,大河不冻、片雪未下,气候显得十分异常,也是从这一年夏天开始,关北便滴雨未下,多条河流干涸、牧草枯萎,牛羊大量死亡,十月,契丹都城赫图费阿拉附近爆发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一切,虫旱交加、令契丹雪上加霜。
十一月底,契丹潘益可汗决定进犯大夏,纠集十万铁骑越过阴山,沿贺南襄阳下,在银州郡附近集结,企图从这里渡河打通进入大夏腹地的通道。
银州郡告急,朔方、关右节度使丁然紧急调关右六万兵力北上增援朔方军,并命河西节度使顾天都率军来援。
丁然亲自赴银州郡指挥战役,十五万对十万,夏军与契丹军在黄河两岸形成了对恃之势,由于黄河并没有被冻结,契丹军无法大举过河,朝廷也渐渐恢复平静,并宣布,大安十六年一月的科举照常举行,消息传出,各地士子纷纷赶赴大兴。
........
这一天,冀州郡以南的官道上有数匹马前后缓缓行来,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马上之人皆身着士子袍服,腰挎刀剑,正是进京赶考的花玉一行,花玉、付骨余、丛明石、龙道聪、钱格以及钱格之妻龙苗苗一行六人于十二月初从晋阳出发,花玉不愿与花劳等人同行,众人一致决定绕关右从西路走龙围入京,顺便游览关右风光,在游玩了冀州郡后,一行人便向观音郡方向行进。
观音郡也是关陇丁氏的本宗所在地,家主丁然是成祖皇帝复国大将丁山之后,除身任朔方、关右节度使外,他还兼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家在十五年前的契丹乱华中招募了六万关右军,契丹退兵后丁家跻身于五大军阀之四,但十年前河州花氏分裂后,关陇丁氏便跃居为第三,主要势力分布在关右、朔方一带,现在镇守朔方、关右节度使的十二万大军中,一大半都是其丁家自行招募。官道上行人颇多,除了往来的商人,也有不少关右的士子进京赶考,不时有一群群骑马之人从花玉他们身边飞驰而过,激起滚滚黄尘,粉尘飘荡在空中十分刺人眼鼻,众人的头上、身上都染成了黄色。
付骨余被粉尘呛得大声咳嗽,他使劲拍去身上的尘土,催马赶到花玉的身边抱怨道:“半月郎,咱们能不能换条路走,从这里到龙围还有四百多里,就算进了关中也还得再走几日,我怕到了大兴,咱们都会呛出病来。”
这时,钱格也催马上前,他忧心地望了一下马车,含蓄地说道:“健生,我觉得冬天还是冷一点好,多下点雨雪,少一点黄尘,苗苗也不至于这样难受了!”
花玉明白他的意思,便停住马向四周察看,这里是一个山坳,两旁是低缓的丘陵,山岗上都光秃秃的,裸露出大片黄土,一直伸向远方,这时,旁边的车夫笑道:“花公子,从这里再往南走二十里便是渭河,今年天气异常,许多大河都没有冻结,估计渭河上还有客船,我看你们也累了,不如去渭河乘船进京。”
“也好!水面干净,正好没有灰尘。”
花玉当即决定下来,他回过头对众人喊道:“大家加快速度,出了这个山坳,咱们去渭河走水路。”
听说要改乘船,众人精神倍增,一路扬鞭疾行,一个时辰后便抵达了渭河北岸。
这里是渭河上游,水流湍急,两岸林木茂密,呈现出一片金黄之色,渭河也没有结冰,河水流速湍急,船来船往,显得十分繁忙。
花玉一行沿着河走了三里路,也没有看见一个码头,丛明石催马上了一个小土坡,搭手帘向两岸探望,忽然,他一指前方大叫起来:“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