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下学后,徐琮安果不其然招来同窗们的冷眼,在夫子遣人来让徐琮安去寻夫子时,这些冷眼又变成了赤裸裸的嘲讽。徐琮安如往常一般顶着这些异样的眼光走向夫子的书房。
“夫子。”
徐琮安入了书房规规矩矩向夫子行礼。
夫子坐于书案前开口询问课业。
“让你练的字可有认真去练?”
闻言,徐琮安将拿着的宣纸奉于书案上。徐夫子低头定睛一看,发现是小字后眉头微蹙,细看之后眉头又缓缓舒展开来,却还是沉声质问:“先前告知你写大字,为何写的却是小字?”
“科举考试答卷纸上众人皆行小字,学生以为当效仿。”
徐琮安并未说出自己写小字是因家中无银钱买宣纸,又对夫子多次赠予的宣纸受之有愧,不愿听旁人讥讽自己不知羞耻,这才出此下策,寻了一冠冕堂皇的理由遮掩过去。
夫子闻言,面上闪过一丝诧异,后眼底微亮,却又接着追问:“你效仿科考学子 ,可是心中亦有心想要走科考一途?”
徐琮安闻言,心下微冷,嘴上却依旧道:“学生勤学苦读,以求考取功名。”
“汝有此志向,甚好。”
徐夫子闻言甚是满意,一连道了三声好,族学开办虽是为了徐氏族中能再出几个考取功名之人,能继续将徐氏繁荣延续下去,可科举一途哪里是那般容易。
勤学苦读数十载不说,几分悟性和天资也不可或缺,还得有异于常人的心志和耐性,科举一途艰辛又漫长,要忍得住寂寞,受得住变故。
二来便是,族学里仅徐夫子一人授课,再请旁的夫子族里也不愿负担如此多的银钱,二者也有些僭越县学。徐夫子不过一届秀才,能教导的也不过是些启蒙的孩童,至多再考个童生,便是最好的。
族学里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父母想着反正不收束脩,家里辛苦些买些笔墨纸砚,少年时送到族学里认些字,若是有那样的天资,考上个功名也能光宗耀祖;若是不成,认得字再不济也能在镇上或县城谋一份轻松的差事,不过这样倒也是将徐氏发扬起来,淇县徐家如今也称得上是一方大族。
是而,徐氏族学这些年并未出什么考取功名的人,只出了几个童生,但族学里的孩子大多还是在镇上乃至县城里谋了账房、文书之类的差事,这也是为何半坡村里徐姓大多都搬离了半坡村,到镇上或县城居住的缘故。
如此这般的情况,徐夫心中也渐渐接受,曾经的豪情壮志也都散去,怨不得学生们,他不也是科举一途屡战屡败,最后迫于家中生计到这族学里来任夫子,以求温饱。
可现下出了徐琮安这样很是有些天资,又勤学苦读的学生,心中还有科举的志向,徐夫子也不免心中有些意动,久违的涌出一些激动。
“你既有如此志向,老夫定倾囊相授,你且先归家去,老夫好好思量一番。”
徐夫子斗志昂扬,自己已年逾五旬,仍只是区区一介秀才,于科考一途算是无望了,不过自己还能发挥余热,教导出的学生能高中也算是毕生光耀。
徐琮安走出徐夫子的书房门外,面上浮现一丝犹豫,原是想要找个理由遮掩自己的窘迫,不料自己那话似是让夫子有所误会,甚至为此对自己如此费心,着实是不应该。
徐琮安想着转身欲回去向夫子坦白,余光却瞥见几个正结伴准备离开学堂的同窗,交头接耳的说着些话。
不用听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徐琮安从他们眼底的恶意里面就能猜出,于是停下了自己走向夫子书房的脚步。
他是想科考的,父亲临终遗愿亦是期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门楣,可是家中母亲一人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还有年幼的妹妹,他们家中也没有了田地,本就艰难,笔墨纸砚也是靠夫子赠予。
如今自己尚且年幼,又无田地,这才无需缴纳粮税,尚且还能勉强度日,可待自己弱冠之后还需缴纳粮税,届时若无功名,他们一家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