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焦灼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宴会大厅中的气氛,随着言辞的交锋愈发紧绷,犹如一张拉紧的弓弦,随时可能断裂。www.qingxiwx.com
程国栋深知,这场言语上的较量不只是为了赢得眼前诸多官员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权力布局打下基础。
杨琮越静静地听着程国栋的话,眉头微微皱起,目光则似乎穿越了眼前的酒杯与宴席,落在遥远的未来。
他一生致力于儒学,曾经的教诲深入人心,他深知改革的复杂与微妙,尤其是对于大明这样一个根基深厚的帝国而言,改革之道,既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场浩大的试炼。
杨琮越深知,魏王的改革是迫于大明政权内部深层次问题的压力,而李景淮作为改革的主力之一,无疑肩负着巨大责任。
然而,改革的急功近利,若缺乏审时度势的智慧,只会使得局势愈加复杂。
“我们要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非短期的表面效益。”
杨琮越声音清冷,却有一种威慑力。他停顿片刻,似乎想要在李景淮和其他宾客面前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正如程大人所言,改革的步伐不能草率,”
“国家的根基一旦动摇,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风波。
李景淮轻轻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在场的各位宾客,最后定格在程国栋与杨琮越的身上。
尽管他并未再多言,但那略带意味的沉默,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决断的临近。
“今日虽为寿宴,然谈及大计,亦无妨。”李景淮终于开口,语气变得更加沉稳,
“程大人、杨老,能否告知,若大明要行改革,究竟应该如何布局?”
程国栋心中一动,李景淮此话,明显是在试探自己对改革的真正态度。
表面上看,李景淮似乎是为了稳住自己的立场,实则是在推逼两人表态。
而他的言辞,也在暗示着魏王殿下的改革之路,已经逐渐步入深水区,无法轻易回头。
程国栋微微一笑,心头的计算悄然升起。
他已经明白,李景淮的局势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稳固。
魏王殿下的改革虽然推进迅速,但其中的矛盾与风险也同样巨大。
那些士族与保守派的反应,远比李景淮预料的复杂。
“改革之道,贵在稳重。”程国栋缓缓说道,语气依旧温和,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若仅凭一时之急,改革必将步履维艰。应当从根基入手,稳步推进,方可防止触动根本,导致国家动荡。”
杨琮越轻轻点头,目光依然平静,但那份从容的气度愈发深沉。
程国栋听到李景淮的答复,眼中闪过一丝冷静的笑意。
他明白,李景淮的担忧不仅仅是因为改革的时机,更是因为士族与保守派的力量,正在加速崩解魏王改革的基础。
尽管李景淮在力挺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得坚定,但面对士族与儒学代表人物的强硬立场,他也不得不显现出些许妥协。
“程大人所言,正是我心之所向。改革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因为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而改变国家的基石。”
李景淮微微皱眉,这两人都在强调“稳重”与“根基”,显然是在对魏王殿下的改革持保留态度。
更让他不安的是,程国栋和杨琮越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的立场越发清晰,而自己,渐渐陷入了孤立。
“既然如此,那可否问二位,如何看待魏王殿下的改革?改革当中的急功近利,是否值得警惕?”
李景淮终于按捺不住,直言不讳地问道。
程国栋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魏王殿下的改革,确实有其道理,但我始终认为,改革不能忽视士族的力量。若过于急功近利,必定激起广大士族的反感,反而会破坏国家的稳定。改革,必须循序渐进,渐进之中,方可稳固。”
杨琮越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
“国家的根基,不仅仅在于当下的利益,更在于未来的规制。
改革,若将士族的力量削弱太多,必然会引发社会的不满,而这不满,一旦蔓延,恐怕不仅仅是改革的失败,而是大明的危机。”
李景淮的眼神一暗,显然杨琮越与程国栋的言辞,触动了他内心的警觉。
魏王殿下的改革,的确在削弱士族的权力,这也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势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位所言有理,但大明如今的形势,也不容我们再三犹豫。”
李景淮的语气中渐渐带上了一丝强硬,“改革若不尽快推进,恐怕最终会错失时机。士族的力量,是应该被适度引导,而非一味保留。”
程国栋不急不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