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过去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
她在脑海中思索着酿制葡萄酒的法子,一时忽略了他垂下眼睑被遮住的落寞,等她轻声唤他的名字,却见他蹲下身子,抱着膝盖匍匐在她脚下,将头轻轻靠在她的腿上。
高大少年得是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怎样的卑微,才能蜷缩着一团,尚不及她的半身高。
见此状,冯蘅不由得启唇,微微恍神,忽然间明白了什么。
“可以给我讲讲你小时候家里的事情吗?”
自上而下的视角,她看见他睫毛颤动了一下。
她对陈玄风的了解,只有和梅超风二人在大户人家为奴的经历,彼时两人已经成了孤儿,可再过去一些呢?他们因何而成孤儿,应当还有段故事。
青少年及成年时期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从童年经历中找到源头和答案。
陈玄风的语气很平静,没什么情绪起伏,缓缓诉说起了过去的故事,那的确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他出生在一个乡野农户之家,家里几代都是佃农,贫困是常态,哪怕丰收也致富不了,可一旦收成不好,便是揭不开锅的数月饥饿,除了爹娘外,还有一个大他七岁的姐姐。
“姐姐?”还大七岁,岂不是和自己一般年纪?
“嗯,虽然我那时还小,但还能记得一些,爹娘忙于劳作,是姐姐终日在带着我照顾我。”
“从不见你提过,那她现在在哪里?”
“四岁那年,家乡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原先只是穷困,那一年则是彻底断粮了。”
平静的语气之下,叫她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那年姐姐十一岁,被父母卖了换回一袋米粮……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换了一袋粮食。”
卖去了哪里,不知道,即使不知道,也可以猜出一点眉目,价值一袋粮食的人命总不会被视为太珍贵之物,况且,饥荒年代,“人食人”这样的惨剧也时有发生。
冯蘅沉默了。
玄生玄生,从一开始,父母原本就更想要他活着。
“为了活下去卖了姐姐,可卖了姐姐换回的粮食也没能真正拯救我们,第二年,饥荒没有好转,但是爹娘都病倒了,死在了床上,五岁的我只是趴在床边哭,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
心里一痛,她抬起眸子望向他,恰见他勾起唇角自嘲的笑。
“爹娘觉得留男丁未来就有希望,可事实证明完全相反,如果当年卖的是我,让姐姐留下来,她可以帮着干农活,养蚕,砍柴,洗衣做饭,只要能劳作,总有获得粮食的机会,哪怕在爹娘病倒,也可以照顾他们。留下我……哈哈,什么都做不了,只会张着嘴要吃的,眼看他们病死也束手无策。”
“……如果那时,留下的是姐姐该多好。”
死寂的话语中,冯蘅听出了他的自厌,隐藏在平日活泼性格之下的严重的自厌倾向。过去的经历如同阴影一般存在于他内心的最深处,他觉得自己才是错误的那一个,是他夺走了姐姐的生路,是他害了姐姐的一生,负罪感、歉疚感纠缠在一起。
她听梅超风说过,他们在那个员外家因卖身为奴而相识,便对她一直很照顾,几次她被欺负都是他强出头将她保下,被黄药师顺手施救那次也是,原本黄药师和曲灵风打算就此离去,是他跪着求二人将他们一起带走,当牛做马以报恩。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被牺牲的姐姐成了驻在他心间永恒的痛。
冯蘅哽咽了,强忍住眼眶的涩意。她觉得自己应该安慰他几句,可是那个被全家人牺牲的与自己同龄的女孩子的可悲命运,如同一根刺卡在了喉咙,让她无法出声。
漫长的沉默之后,他忽然又开了口。
“师娘幼时应该很幸福吧?”
“……嗯,我很幸运,人生顺遂,活到如今,也没吃过什么苦。”
童年幸不幸福,只一眼就能看出来,她明亮的声线,她时常挂在嘴边的笑容,她温暖的足以照亮旁人的性格,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师娘的人生,就应该这般顺遂下去。”
冯蘅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便胡乱说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个理论,叫苦难守恒。过去吃苦,将来就会顺遂,过去顺遂,将来就会吃苦,也许属于我的苦难在未来呢。”
他一听,微愣了一瞬,随即苦笑道:“师娘,你曾经给我们讲过《道德经》还记得吗?你说‘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告诉我世间平衡法则,可我后来翻阅了书卷,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像我这种‘不足之人’在这世间也是要被奉给有余者的。”
她慌忙解释道:“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陈玄风摇了摇头:“不,如果老子说的是真的,也好。有余者若能长久有余,能一直幸福,我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