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陵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浊酒一杯敬流年》
五年后,金陵。
秦淮河畔阴雨连绵,一汪春水东逝,竹筏蓑笠,木桨荡起碧色涟漪,晕开一副朦胧画卷。
萧九矜牵着女儿,打着纸伞走在河岸上。
萧遥摇着母亲的手臂,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布鞋踩在浅水坑里,发出“啪”“啪”的轻快响声。她的嘴里哼着水乡小调,声音温软,任谁听见都知道女孩是自小在江南长大。
自五年前离京,萧九矜带着女儿乘着商队的渡船一路向南来到了金陵。
金陵离京师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最紧要的是,她做乐安郡主的那会从皇帝那收到过许多铺子和赏赐,那些中的大部分都在京师,可仍有小部分产业是在金陵。
自离京,她便带着女儿在金陵城内买下了个小院,五年来过着普通平静的生活。
萧九矜看着乖巧可爱的女儿,露出几分笑意。她自小盼望的便是粗茶淡饭的平淡生活,远离朝廷,于她而言是大大的幸事。
她将伞向女儿那边倾了倾,正想问问女儿今日学堂教了些什么,萧遥却忽然停住了脚步,拉了拉她的衣袖:“娘亲,那个叔叔怎么躺在雨里啊?他是不是不舒服,我们要不要送他去医馆呀。”
萧遥指了指不远处雨中倒在地上的一模糊人影,萧九矜抬头望去,愣在了原地。
那人手中抱着鸦青色镶金蟒袍,身上却只穿着薄薄的单衣。
他是谁,萧九矜再熟悉不过了。她只是有些诧异,谢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弄成如今狼狈的模样。
她从没想过这辈子会再和谢绍见面,更没想过再次见面会是如今的情形。
“我们过去看看吧。”她想了想,对萧遥说。
好歹是位故人,总不能放着他在这死了。
谢绍似有几分神志不清,或是雨水流进了眼里。当萧九矜母女二人走到他的面前,他下意识抱紧了手中蟒袍,低了低头让披散的乌黑长发盖住自己的面庞。
春寒料峭,萧九矜见他的嘴唇冻得有些发紫,身子也微微颤抖;靠近他,更是闻见一股若隐若现的血腥气。
萧九矜眸光微暗,看着谢绍这般不愿让人知道身份的模样,猜到了什么。
“谢绍。”于是她沉声开口,喊出了对方的名字。
眼前人一愣,有些不可置信地抬头。
“……卿卿?”他哑声唤道。
萧九矜眼底微冷,从前他们成婚数年,谢绍从可没如此亲密的叫过她。
如今他是在喊谁呢。
谢绍之前倒是有些不近女色,可如今他既当了摄政王,身边的“卿卿”想来倒不知有多少了。
“娘亲?你认识这位叔叔么?”
她正想开口叫谢绍清醒些,一旁的萧遥问道。
萧九矜短暂的沉默了,没回答女儿的话;萧遥并不知道她曾是皇女,她和谢绍曾经的关系也很难向萧遥解释。于是,萧九矜刻意忽略了女儿的问题,转而问谢绍:“谢绍,你怎么在这里。”
谢绍面上带着些许犹豫,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见他如此,萧九矜冷笑了声,倒也不再追问。
她俯下身去,确认四周无人,扯下了谢绍手中蟒袍,径直扔进秦淮河中。
“这样更好。”她看向谢绍,如是说道。
萧九矜十分平静,萧遥却倒吸一口凉气,因着没了蟒袍的遮挡,谢绍胸前一处竟被鲜血染红。
“还能走么?”萧九矜问。在女儿惊讶的目光中将外袍脱下,裹在了谢绍身上。
谢绍没力气说话,却无声地点了点头。
于是,萧九矜将纸伞递给萧遥,自己架起谢绍,回头看向她:“走城西那条小道。”
“娘亲,那不是去医馆的路呀。”
“我们不去医馆,走小道回家。”萧九矜沉声说。
雨渐渐大了,于三人来说却是正好;左肩传来的重量让萧九矜微微侧目,仔细看看,如今的谢绍甚至比五年前更清减了几分。
她不禁有些感慨,换作五年前,谢绍定不会想到有天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到她手里。
摄政王的蟒袍顺流而下,萧九矜边走边留神着河边的动静,约莫走了一盏茶的时间,方听见河边传来细细的话语声。
这是她设下的陷阱。
追兵不会就此相信谢绍溺水身亡。雨季水流湍急,他们自会向上游寻人。
萧九矜与萧遥在金陵的家是个有两间厢房的小院,面积不大,胜在布置雅致又温馨。院中没有从前昭王府那样的名贵花卉,只一棵杏花树独立于堂前;正值三月初春,粉白色的花瓣如同新雪,落了满园。
木门吱呀一声合上,暂将尘嚣隔在了门外。
萧九矜带着谢绍进了主卧,扶他靠到软榻上。她打开门边的木柜翻出纱布和金疮药,看向谢绍:“你自己能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