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望阙》
“益州兵变,事有蹊跷。”
叶梧的那匹大枣红马有些不耐地在地上磕了下前蹄,江知予听见响声回过神来,对叶梧说道。
“何出此言?”
江知予虽年纪小,但叶梧知道她不会无凭无据妄下推测,更何况她是此事的亲历者,当比他要了解实情。
“关宁铁骑属大梁边兵,非受命不可擅动,当时兵部受皇上旨意任命父亲为‘领兵官’,父亲领到印信后才调度关宁铁骑赶往益州。途径清源峡时,因此处地形险峻、山势陡峭,父亲恐有变故便先率领五百骑在前开道。”
江知予身上的伤尚未好全,站得时间稍长些,便都开始隐隐作痛。
她蹙了下眉,继续道:“结果便是,确有人在此处设伏。”
“可知是何人?”
江知予摇了摇头,“对方虽占据高地,有地形上的优势,但与我方兵力悬殊。见局势扭转,便即刻撤退了。父亲怕误了丰州那边的战机,便也再没派人去追。此战,我方并未折损过多兵力,却在时间上有所耽搁。想来对方是为了延缓关宁军的增援速度,才出此策。”
“照此说来,守在这儿的无非就三类人——回固、狄勒以及大梁叛军。回固与狄勒地小人少,兵力、粮草储备本就不足,更何况还有肃北几个州在前以做抵挡,应该无暇顾及到这边儿——”
“那便只有大梁叛军了。”江知予揽了一下披在身上的斗篷,“可这些人又从何而来呢?益州与清源峡之间还有段距离,他们是从益州来,还是与益州串通好了守在这儿?若是与益州合谋,益州又许了他们什么好处呢?”
“是不是觉着冷了?要不要再添件衣裳?你身上的伤尚未好全,别再受凉。”叶梧注意到她的动作,立刻关切地问道,见江知予摇了摇头说了句“没事,伯伯,不冷”,便继续往下道,“如果这些人真是与益州合谋,那这件事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的多。”
“而且——”说到这儿江知予突然停住,之后拿左手顺了顺那匹枣红马的马鬃,不再言语。
“阿意有话,但说无妨。”
叶梧看出她的犹豫,对她道。
“叶伯,不瞒您说,我怀疑朝廷派发的援兵与粮草迟迟未到,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只是因为大雪封路。”
“你是说有人故意拖延?”
“是。”江知予答完又补充道,“因回固来犯,益州兵变,丰州腹背受敌,处境危险,于是父亲便带着关宁军去了丰州。本来局面都已得到控制,此时却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一支叛军,而且数量还不少。他们与原先被控制的叛军还有回固人、狄勒人里应外合,将关宁军调离、分散,接着围困。”
“父亲早先察觉叛军异动,为防意外发生,便立刻派了人去向朝廷请求增援。算算时间,即使援兵在路上因为大雪耽误了,也不至于迟到这么些天。关宁军也不会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而——”
“还有,两军交战地点主要在丰州,且规模并不算大,怎么可能最后丰、益、原几州城墙尽毁,城内更是残垣断壁,毫无半分生气!”
江知予暗自攥紧了双拳。
这其中所有的肮脏不堪、所有的赤胆忠心,全被那一场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叶梧听罢,许久不曾开口。
日出风止,却还凉得刺骨。细细密密的松叶丝毫不加收敛地横纵着,将云团“磋磨”着分成条条缕缕,织成一张网,渐渐笼了下来,方才还初见朗晴的天便又灰沉了。
“阿意,你放心,待我此次回京向圣上仔细说明,定会还江家、关宁铁骑,还有肃北那些无辜百姓一个公道的。”叶梧抬头,承诺道。
江知予应了一声,然后冲他说道:“叶伯,此次回京,你也千万小心,京城这地方不比旁处,你虽为圣上亲封的执御使,但有些人、有些事你不得不防。你这把‘刀’,圣上要是用得顺手了,就镶宝镀金,若是用得不顺手,便立刻‘回炉’,万劫不复。”
江知予说完,看叶梧愣在那儿也不答一句,便伸手在他眼前挥了挥,“伯伯,我跟你说的,你都听见了吗?记住了吗?”
叶梧自顾自地喃喃了两句“像啊,真是像啊”。
他没敢大声说出来,生怕让江知予听见,又平白无故惹得她伤心。
“听见了听见了,也全都记下了。”叶梧脸上严肃起来,“你放心,伯伯都知道。别为我太担心,啊。”
他伸出右手食指点了点江知予的眉心,“看把你愁得,这眉头都要拧成个疙瘩了。”
江知予被他这句话逗笑,可笑着笑着,眼角突然又淌下了一串子的泪,心里酸酸胀胀的,像是什么东西堵在那里,上不去也下不来,实在是让人憋闷,“伯伯,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
“不哭,好孩子,不哭啊,这里风大,一会儿吹得眼睛该疼了,”叶梧伸手抹去了她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