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奉旨卖艺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楚淮第一名妓,当属小谢探花。”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
“那叫——奉旨卖艺!”
斩钉截铁的四个字,惹得台上台下哄堂大笑。
河畔茶馆古色古香。
青瓦覆顶颇有典雅之韵,几张木质桌椅,几幅山水画卷,就营造出临河听雨的氛围。
桂枝儿与柳千金选了个靠窗的座位。
稍一探头,就能俯瞰到河水悠悠。举子们需在楚淮逗留几日,参加文社集会。
二人便恢复女装溜出门,乐得逍遥自在。
“原来就是他啊。”桂枝儿暗自琢磨。
栾小将军曾提起,此行路过楚淮河,只需稍加打听便知探花郎的下场。
楚淮的茶馆也沾染了些地方特色,对艳情轶事毫不避讳。
“且说承朔元年春闱,天子以文治邦,以才选士。”说书先生轻摇折扇。
“那泗水谢氏是了不得的名门望族。可惜谢家大公子偶感风寒,不能下场应试。”
桂枝儿与柳千金竖起了耳朵。
谢鸢,谢家庶出的二公子。
论才情,还在大公子之上。只因其容貌出类拔萃,被御笔钦点为三甲第三名——探花郎。
“不至于吧。”桂枝儿吹了吹茶。
她脸上一抹诧异如涟漪般轻荡,旋即又恢复安宁。
昨日与小谢公子有过一面之缘,桂枝儿对他的印象仅剩清冷淡漠。
他虽俊朗,但容颜不盛,反被华裳喧宾夺主。
“美人在骨不在皮。”柳千金的眼神要刁钻些,她点了点头,“小谢公子若上了妆,定然艳丽。”
说书人仍在继续,声音洪亮,似黄钟大吕。
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在琼林苑宴上,新及第的进士们推杯换盏,叩谢皇恩。
长公主,一眼就相中了探花郎。
“长公主金枝玉叶何等尊贵?岂容推拒!”
说书人双目圆睁,手中折扇猛地一合,重重拍于桌案之上,仿佛义愤填膺。
净说瞎话。
皇家强取豪夺,难道就占理?
桂枝儿嗑着瓜子,不屑地撇撇嘴。
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大梁人,自然不理会皇权至上的道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更何况,驸马不得干政。
任你有一腔抱负,也只能承欢石榴裙下。
正经读书人,谁肯屈从呢。
“天子震怒!”说书先生绘声绘色,“俗话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既然你不识抬举,那不妨去楚淮卖艺。”
“喔。”满堂宾客或瞠目结舌,或倒吸凉气,交头接耳与惊呼声骤起。
“荒谬。”桂枝儿素手轻拈,取葵花籽置于齿间。
咔嗒一声,瓜子壳裂。
“皇帝老儿自己怎么不去卖,那叫——与民同乐!”桂枝儿模仿着说书先生的腔调,蛐蛐两句。
“呵。”一声轻笑。
桂枝儿抬眸。
声音来自邻座男子,他头戴幕篱,半透纱缀于帽檐上,看不清样貌。
只是那腰肢纤细,长袍笼住修长的腿,更显身姿绰约。
说书先生的故事已结束。
几案上,杯盏犹存,茶已微凉,瓜子壳散落各处。
“少侠有何指教?”桂枝儿挑眉问道。
“不敢当。”男子换了个舒展的姿势,江风吹动半掩的窗扉,面纱摇曳。
“只是好心提醒姑娘,隔墙有耳,祸从口出。”
但他的语调却是笑盈盈的。
桂枝儿用手指了指茶馆梁上,再指地面。
最后收回食指停在唇前。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男子双肩耸动,一只手轻拍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似是极为愉悦。
但很快,他就收敛了笑意。
只因楼梯处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公子,这事儿可得求您帮忙。”来人俱是神情悲愤。
他们大多头戴宽边毡帽,腰间系着布袋,典型走南闯北的行商打扮。
见他们似乎有私密事要谈,桂枝儿很识趣地带着 柳千金换了座位。
反正,以习武之人的耳力,想听清并不困难。
“船帮的船把头说了,还得您给出出主意。”行商一鞠到底,行了大礼。
说起来,世人只知行商靠倒买倒卖谋利,自在得很。
殊不知他们亦有苦处。
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