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汴州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将军,京师传来密信。m.aiqqx.com”周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姜锦趁机看了一眼卫疏的脸色,依旧冷漠并未有什么不同,

    “进来。”周从推门而入,卫疏坐到一边接过了周从递来的信件,

    “那我出去走走。”姜锦刚想起身却被卫疏拉住,

    “不用,不是什么大事。”卫疏将信件燃烧殆尽然后提笔写字,

    “夫人,这是将军特地吩咐我去外头买的玉露团。”周从小心从食盒中拿出三足盘,三足盘中藏着几个白花花的玉露团,

    姜锦看了眼正认真写信的卫疏,从三足盘中拿了一个玉露团送到了卫疏面前,

    “既然是将军吩咐买的,当然是将军先吃了。”

    卫疏看着突然出现的玉露团一愣,随后抬头看了眼姜锦,烛光照在她的脸上唇角正带着一抹笑意,手中拿着的正是白嫩的玉露团,

    卫疏低下头看了眼信中所写,“古青县县令,中庸之道,吏部评为中也,县尉朱泗正直有度,可查之加以笼络,汴州之事知,必要时会杀绝不留后患。”

    两相对比之下卫疏心中突然涌现出不一样的感觉,“不必了,我不爱吃这些糕点。”

    “好吧,那周从你吃!”姜锦将玉露团放进了周从掌心,“这么好吃的玉露团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吃呢?”

    “姜锦,让周从先护你回京师。”卫疏把信纸折成小叠递给了周从,

    “可是汴州出什么事情了?”姜锦知道定是京师的来信中写了什么,才会让卫疏突然改变了计划,

    “朝堂之争,你不必知道。”卫疏当机立断把姜锦还未打开的行囊重新放到了周从手上,

    “你们两匹马,今夜就去宋州走水路回京师。”卫疏想要去拉姜锦的手却被她躲了过去,

    “卫疏,汴州刺史可不是好拿捏的,他家大娘子嫁给了刘将军的二郎君,三娘子则嫁进了同安县侯府,将来虽要降爵承袭但依旧是县伯,同安侯和窦公关系甚好。”姜锦拿起笔在纸上写着,

    “汴州刺史看似为中立,实则两边押宝,但两党却未曾不满于他,可见此人左右逢源之能异常好。”姜锦将纸递给了卫疏劝解着,

    “无论你是否背后有陛下撑腰,但世家盘根错节,倘若你没有缘由动了汴州刺史,那么回京之后就能看到雪花般的弹劾你的奏折。”

    “你能动礼部侍郎周禄,是因为他虽投靠窦公但在世家眼中他也只是一颗棋子,充其量是一颗爬的比较高,比较好用的棋子,武刺史亦是,但汴州刺史不一样,他虽然不是嫡系出身但也能勉强算作王家人。”

    姜锦看了眼外头,周从放下包裹识趣的出去守在了门口,

    “你可知为何世家大多不愿站队两党?”姜锦叹了口气,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世家却是例外,虽然如今科举对其有些影响,其王家所受最深但底蕴尤在。”

    “所以呢,你父亲可不是世家出身,还不是选择了拥护忠心于陛下。”卫疏将纸条燃尽幽暗的蜡烛下姜锦丝毫不惧,

    “我父亲是科举的受益者,同时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非常正确的路,那就是进入御史台,一来没有油水,二来为陛下直接管辖,三来两党就算拉拢他得不偿失反而会被陛下盯上。”姜锦感到有些热意脱下了披帛,

    “那那些在六部的,从科举考上来的寒门官员,除了两党世家还有别的选择吗?”姜锦从包裹中拿出折扇驱散着热意,

    “难道陛下是不值得被忠心的人吗?”卫疏闻言微微皱起了眉,

    “当然不是,陛下英明神武,自陛下登基以来百姓都安居乐业,可朝堂寒门官员有几人,世家官员又有几个人,说是世家占据了朝堂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姜锦又喝了口冷茶,

    “将军志在朝堂,对于后宅之事不甚了解,但我久居京师对于官宦人家联姻嫁娶之事知道的或许比你多些。”姜锦摸了摸手上的戒指,

    “我父亲是永和二年得中进士,同他一起的寒门子弟有五人,在那年考中的进士有三十人之多。”

    “永和四年进士二十五人,三人寒门,二十二人是世家子弟。”卫疏沉声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事情,

    “直到八年,陛下破格取录寒门学子十人,世家十二人。”姜锦继续补充着,手中不停转动着戒指,

    “寒门中能留在京师的寥寥无几,除了那些投靠世家的其余寒门学子要么在偏远的城镇当县尉,要么就是在当散官,家中子女无嫁娶外乎都是寒门进士或者小官吏。”

    姜锦知道并非卫疏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不想面对而已,

    “其实汴州刺史也并非毫无破绽。”姜锦笑着将匕首放在了桌上,

    “现下不是正巧有一个现成的话头吗?”姜锦拔出了匕首寒光照在了卫疏的脸上,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