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各有盘算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李从文教子不严,这事做的太过,若不严惩,只怕寒了将士们的心呐!”

    谷大寿刚刚参拜完毕,万隆帝便言简意赅道。

    尤其,张云逸那一句土地所有权悉数收归朝廷,更是深深打动了他。

    谷大寿垂下的眼中,闪过一抹惊疑,试探道:“皇上的意思是?”

    “虽说有长安节度使云光的奏折,可为免偏听偏信,朕打算让三司会审!”

    “皇上英明,老臣这就去办!”

    “慢着!”

    万隆帝叫住道:“此次三司会审,以正国法,却也不能动摇了社稷,一旦李从文徇私枉法罪名成立,这兵部尚书一职,还得早些安排。”

    此前,皇帝并非单纯的因为顾念旧情,才纵容李从文。

    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兵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不宜轻动。

    李从文纵然有错,可毕竟是从潜邸一路跟随的。

    万隆帝虽然登上了皇位,可军方这一块,却只有他和庆国公两个抓手。

    勋贵们大多与宁王关系更近。

    兵部尚书,虽不掌握实际兵权,可对于将领的升调,话语权不小,另外后勤补给,军械分配,也可以稍加制衡。

    一旦这个位置空缺出来,不能安排合适的人选,导致大权旁落,后患无穷。

    谷大寿思忖片刻,小心翼翼道:“周侍郎倒是个合适的人选,陛下您看?”

    万隆帝摇了摇头,沉声道:“此次刑部也有失察之嫌,朕打算让他去刑部。”

    “这……”

    原本,周显祖做为皇帝的半个小舅子,又是潜邸旧人,皇帝一直有意让他熬一熬资历,再抬他升任吏部天官。

    而今,却不咸不淡的安排他去刑部,谷大寿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即便以谷大寿的城府,也没能隐藏好脸上的诧异。

    “钟尚书年迈,离致仕也没几年光景了,显祖在吏部熬了这么久,一旦去了刑部,岂非前功尽弃?”

    “钟尚书是父皇老臣,免得父皇多想,让他再熬几年吧!”

    万隆帝避重就轻道:“这件事,也算给朕提了个醒,五品守备,尚且投告无门,民间百姓岂非尤甚?此案过后,朕打算改革三法司,以免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显祖去那里主持,朕也能放心些个!”

    谷大寿虽然是潜邸的旧臣,也是万隆帝最为依仗之人。

    可他所图甚大,稍有不慎,便会动摇社稷,天下大乱。

    所以,即便是谷大寿,也不能完全相信,更不会解释前因后果。

    说明白一点,万隆帝就好像三体里的面壁人,真实目的只会隐藏心底,不会向下面人解释。

    当然,他的想法,源于与张云逸的一番对话。

    可张云逸做为献策之人,一旦消息泄露,也必然万劫不复,在这一点上,君臣可以互相信任,也不会将其视为破壁人。

    因为刑部要扩充权柄,在地方上承担五城兵马司的职责,相较于吏部来说,这方面,则更让万隆帝在意。

    听闻还要改革三法司,谷大寿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下也更为惊讶。

    报纸虽是张云逸主导,他却也参与其中,上面刊登李衙内的案情,自然不可能瞒得过他。

    所以,二月的报纸刚刚刊行,他便格外留意皇帝的反应。

    宫里的事情,虽然不好探寻,可张云逸做为始作俑者,自然首当其冲。

    正因如此,张云逸进宫第一时间,他便得到了消息。原以为,皇帝必然要训斥一番,没成想,等来的却不止是对李从文的严办,还有三法司的改革。

    连忙收起了对张云逸急躁的一丝轻视,脸色肃穆道:“周侍郎若是不便过去,臣倒是还有另一个人选。”

    万隆帝正在这里犯愁,连忙催促道:“快说!”

    “贾化虽升任吏部侍郎不久,可去年才督办了江南甄家一案,有了这桩功劳,另外兵部比不得吏部,便是升任尚书,也还算合适。”

    万隆帝面无表情,看向谷大寿,看似无意道:“朕记得,他是张爱卿连襟吧?”

    “回陛下,确有其事!”

    说到这,谷大寿话锋一转道:“可据老臣所知,贾化夫人只是张云逸妾室家里认的养女,虽是连襟,倒也言过其实。”

    他与万隆帝四目相对,一脸坦然道:“况且,陛下应当记得,派他南下之时,他并未在第一时间定案,而是按兵不动,上书请旨……”

    听了这话,万隆帝深吸一口气,一个后仰靠在了龙椅之上。

    做为皇帝,朝堂上若是一团和气,他容易被群臣架空。

    更不愿看到士林泰斗的谷大寿,跟仙学牛耳的张云逸走的太近。

    只是,双方的接触和生意往来,在他登基前便已经开始了。

    虽然从曲苑杂坛的生意上,看出谷大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