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翻译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我不敢写在书信上,那些浅陋的话又不值得大王听取。想来是我愚昧而不能符合大王的心意吧?还是因为举荐我的人地位低下而不可任用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希望能得到大王的一点恩赐,让我有机会在大王游览观赏的时候,能见到大王的容颜。如果我说的话没有效果,我愿意接受斧钺之刑。”

    于是秦昭王非常高兴,就向王稽道歉,派专车去接范雎。于是范雎得以在离宫拜见秦王,他假装不知道宫中的永巷而走了进去。秦王到来时,宦官很生气,驱赶他说:“大王到了!”范雎故意乱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想用这些话来激怒昭王。昭王到了,听到他和宦官争吵,就赶忙迎接,道歉说:“我早就应该亲自聆听您的教诲了,正巧义渠的事情紧急,我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我才能够接受您的教导。我私下里觉得自己很愚笨,现在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推辞谦让。这一天看到范雎拜见秦王的群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失色的。

    秦王让左右的人退下,宫中没有其他人。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呢?”范雎说:“嗯嗯。”过了一会儿,秦王又跪着请求说:“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呢?”范雎又说:“嗯嗯。”像这样反复了三次。秦王跪着说:“先生终究不愿意教导我吗?”范雎说:“不敢这样呀。我听说从前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在渭水边钓鱼的渔夫罢了。像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情是很疏远的。可是一经交谈,文王就立他为太师,和他一起乘车回去,是因为他的话很深刻。所以文王最终在吕尚的辅佐下成就了大业,最终统治了天下。假如文王疏远吕尚而不和他深入交谈,那么周朝就不会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无法成就他们的王业了。现在我是一个寄居在秦国的外乡人,和大王的交情很疏远,而我所想要陈述的又都是纠正大王失误的事情,处在大王的亲人之间,我想效尽愚忠却不知道大王的心意。这就是大王三次询问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因。我不是有畏惧而不敢说话。我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话,明天可能就会被处死,但我不敢回避。大王如果相信并实行我的话,死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忧虑,漆身生癞、披发装疯都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况且像五帝那样圣明的人也要死,三王那样仁爱的人也要死,五霸那样贤能的人也要死,乌获、任鄙那样有力气的人也要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那样勇敢的人也要死。死亡,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处在必然的形势下,如果能对秦国稍有补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伍子胥用袋子装着逃出昭关,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到了陵水,没有办法糊口,只好爬行,袒露上身,叩着头,鼓起肚子吹着笛子,在吴国的街市上乞讨,最终使吴国兴盛起来,阖闾成为霸主。如果我能像伍子胥那样竭尽智谋,即使受到囚禁,终身不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主张能够实行,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对君主没有什么益处。假如我能和箕子一样,对贤明的君主有所补益,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我又有什么耻辱呢?我所担心的,只是怕我死了之后,天下的人看到我尽忠而死,因此就闭口不言,裹足不前,没有人再愿意到秦国来了。大王您上畏惧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左右近臣的扶持,终身受到迷惑,没有人帮助您分辨奸邪。大的方面会使国家灭亡,小的方面会使您自身孤立危险,这就是我所担心的呀。至于穷困受辱的事情,死亡的祸患,我是不敢畏惧的。我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那么我死了比活着更有价值。”

    秦王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呀!秦国地处偏僻遥远的地方,我又愚蠢又不贤能,先生能有幸来到这里,这是上天让先生来保存先王的宗庙呀。我能得到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眷顾先王,而不抛弃我这个孤儿呀。先生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事情无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部教导我,不要怀疑我呀。”范雎拜谢,秦王也回拜。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有险要的地势作为屏障,北边有甘泉、谷口,南边环绕着泾水、渭水,右边是陇山、蜀地,左边是函谷关、崤山,有勇猛的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出兵进攻,不利就退兵防守,这是王者的土地呀。百姓怯于私斗而勇于为国家作战,这是王者的百姓呀。大王同时拥有这两者。凭借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和骑兵的众多,去统治诸侯,就好像放出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逐跛脚的兔子一样,霸王的事业是可以实现的,可是群臣却没有谁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到现在秦国闭关自守已经十五年了,不敢向崤山以东的国家进兵,这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呀。”秦王跪着说:“我想听听我的失误在哪里。”可是左右有很多人在偷听,范雎害怕,不敢说宫内的事,就先讲国外的事,来观察秦王的态度。于是进言说:“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了不足以伤害齐国,出兵多了会对秦国造成损害。我猜想大王的计策,是想少出兵而让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