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一年夏(14)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摊子上一早晨挣得多,去茶楼里听会儿戏或者在街上逗留一会儿看个热闹的功夫也挣不了几个钱,何况他又不是天天去,有什么打紧?

    却全然忘了,他自个儿在外头松闲的时候,巧儿姐已经忙了大半日,回到家来还得看孩子、洗衣裳、做饭。

    孙巧儿有怨气,但傅媖却不好跟着一起说刘四郎的不是,只能默默听她抱怨。

    等她一直到说到口干舌燥,心里那点儿积年的怨气也随之消散了一点儿,才终于停下来,喝了口水,不好意思地说:“你瞧我,光顾着说我自个儿了,还忘了问你刚才要说的是啥事儿来着?”

    傅媖笑着说“不打紧”。

    可等说完,她就换上一副极为认真的神色,问她:“大姐姐,除了豆腐,你想没想过再卖些旁的?咱们一起出摊子,我帮着你一起卖,你也不用分我多少钱,就当我是你雇来的伙计,按外头的行情给我发工钱就行。”

    孙巧儿很快就琢磨过来她的意思。

    媖娘方才说求自己帮忙,可这桩事仔细想想,最得好处的其实是她。

    要是真按媖娘说的那样,叫她给自己当伙计,按外头的行情给她结工钱,那一日下来最多也才十几二十文钱。

    可自己每天出摊去卖豆腐,一板豆腐十斤,两筐就是四十斤,生意最好的时候,一日下来能卖个精光,净赚一百多文钱。就算像今日这样天儿不好,出来买豆腐的人不多,也能挣个五六十文钱。

    她不知道媖娘打算卖啥,可即便只是在别处多支个豆腐摊子,一月下来都能多挣至少两三贯钱。这些钱扣去给媖娘的那部分,剩下的对她来说几乎是白得的。

    这样一想,孙巧儿几乎是立刻心潮澎湃起来,目光盈亮,里头好似烧起一团火苗:“媖娘,你仔细与我说说,你打算卖的是啥?是支摊子还是开铺子?咱得准备多少本钱?”

    她从前不是没起过类似的念头,可刘家这对母子跟人不一样。

    赵氏那老贼婆不但不会给她出一分力,恐怕还会使绊子。而她男人又是个没主意的软蛋,只听他老娘的,到时候他娘只要说一句不准,他保准就撇了她自个儿一个人不干了,这摊子根本撑不下去,早晚是要黄的。

    她有心无力,也只好放弃。

    可如今不一样了,媖娘一说,她就知道,自己一直想办没办成的事儿兴许能有眉目了!

    傅媖笑起来:“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我是想着,既然大姐姐你从前都是早晨去出摊子,卖完了豆腐就回家,熬浆、煮豆腐的活都要等到夜半快天明的时候爬起来干,那一日里至少有半日的光景不都白费了?”

    “可若是咱们能再支个摊子早起卖豆腐脑,等豆腐脑卖光了白日就继续卖甜豆花,那岂不是整日都能挣着钱了?”

    孙巧儿听得频频点头,可很快,心底又有了别的疑虑:“咱家豆腐卖的好,是因为刘家从豆苗她阿公那辈开始就是做豆腐的了,镇上的人自然愿意来买。可若是突然兼卖其他的吃食,人家能买账么?况且,镇上卖                                                这些的摊子一早就有,咱们咋跟人家那么开了好些年的铺子抢生意啊?”

    做生意若要长久,最重要的就是得拉拢住一批老主顾。就好比常去她摊子上买豆腐的柳大、孙阿婆那些人,还有常在她家订豆腐的那几户乡绅。

    即便她除了卖豆腐,不懂怎么做生意,可也知道人都是惯常认准一家铺子的。若是偶然进了某家的铺子,觉得里头东西好,掌柜也便宜,那必定日日常来。新铺子若是要揽客,必得翻出些新花样,有其他铺子没有的好处才行。

    “大姐姐说得不错”,傅媖点点头,“可我觉得,大姐姐这些年豆腐卖得好,靠的应当不光是从前累下的声誉,必得是大姐姐的豆腐本身就做得好才行。”

    刘家人做豆腐确实有一手,听孙巧儿说豆苗的阿公年轻时去过北边,是南豆腐北豆腐都会做的,且都做的极地道,后来他将自己的手艺都传给了刘四郎,刘四郎又教给了孙巧儿。

    如今家里卖的豆腐拢共三种,卤水豆腐、石膏豆腐,还有一种酸浆豆腐,估计整个镇上也找不出比刘家的豆腐种类更全的了。

    可她来时跟人问路曾顺口问过那些人,人都说孙巧儿是个实心的人,手又极巧,她做卤水豆腐,压得实,水少,每块豆腐都足斤足量;做石膏豆腐,又做得极细腻嫩滑,跟棉花糖似的,放到嘴里一抿就要化了,确实好吃,镇上的人才都爱去她摊子上买豆腐。

    并且,她方才进来时就见那架子上晒的黄豆个个大而饱满,都是上好的豆子,做出来的豆腐自然是极好的。

    所以刘家的豆腐之所以卖的好,种类全不全,经营久不久,都在其次,最要紧的其实是孙巧儿自己手艺好,也用了心。

    只是她自认半路出家,并不觉得自己手艺有多好,一直将功劳都归于刘家这几十年的经营,才会有这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