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打不完的内战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枪击澳大利亚代表的,是一名爱尔兰人。

    

    1921年,英国和爱尔兰签订英爱条约,确认爱尔兰南部29郡以爱尔兰自由邦的形式实行自治。

    

    和澳大利亚一样,爱尔兰自由邦作为自治领,继续留在英联邦内,自由邦的高级官员要宣誓向英国国王效忠,同时,英国在爱尔兰设总督,并且在战争时期有权在爱尔兰建立军事基地。

    

    《英爱条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并没有为爱尔兰带来和平。

    

    《英爱条约》引发爱尔兰内部分裂,保守派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激进派认为爱尔兰自由邦的成立,是对爱尔兰的背叛。

    

    《英爱条约》签订后,爱尔兰遂陷入内战,至次年9月,保守派和部分激进派达成协议,大规模的内战虽然结束,部分极端激进派采用更激烈的方式对抗英国政府,以及爱尔兰自由邦政府。

    

    这名爱尔兰枪手就来自极端激进派。

    

    消息传回澳大利亚,舆论哗然,有人认为枪手是英国政府派出的,目的是为了惩罚澳大利亚。

    

    斯坦利·鲍德温很委屈,他安抚澳大利亚代表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派出枪手枪击澳大利亚代表。

    

    但枪手即便不是英国政府派出的,英国政府也有责任。

    

    毕竟爱尔兰问题本身就是英国政府搞出来的。

    

    英国政府没能为澳大利亚代表提供足够的保护,同样无可推卸。

    

    如果澳大利亚不派人前往伦敦参加帝国会议,是不是就没有这档子事儿了?

    

    同样都是代表,枪手为啥不刺杀加拿大、印度代表,偏偏要找上澳大利亚代表呢?

    

    所以都是英国政府的错。

    

    这事儿要说最高兴的,肯定是俄罗斯媒体派驻在伦敦的记者。

    

    于是到7月6号,两名《君士坦丁堡日报》派驻在伦敦的记者,遭到英国政府的驱逐。

    

    这就过分了。

    

    英国驻英国大使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主动找斯坦利·鲍德温,向斯坦利·鲍德温表示强烈抗议。

    

    米哈伊洛维奇是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次子,因为贵庶通婚丧失爵位继承权,婚后一直居住在国外,没想到却因祸得福逃过一劫,幸存到战后。

    

    斯坦利·鲍德温向米哈伊尔解释了英国政府驱逐这两名记者的原因。

    

    这两名记者以贿赂方式,试图接近因伤住院的澳大利亚代表,获得第一手资料。

    

    放在平时,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英国记者神通广大,还曾经混入白金汉宫获得第一手资料呢。

    

    这时候还来添乱,活该被英国政府揪出来当典型。

    

    米哈伊尔接受了斯坦利·鲍德温的解释。

    

    但转天,俄罗斯政府就驱逐了两名英国驻俄罗斯使馆的工作人员。

    

    鲍德温很生气。

    

    俄罗斯就算想报复,也应该驱逐英国报社派驻在俄罗斯的记者,驱逐使馆工作人员会导致冲突升级。

    

    让斯坦利·鲍德温没想到的是,就在俄罗斯驱逐英国使馆工作人员之后,原本和这件事毫无关系的尤里耶夫大公国,居然也驱逐了两名英国驻尤里耶夫大公国的工作人员。

    

    俄罗斯针对英国也就算了。

    

    尤里耶夫大公国居然也敢掺和进来,这是想干嘛?

    

    想挑起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吗?

    

    这事儿最绝的是,鲍德温想报复尤里耶夫大公国,都无人可驱。

    

    尤里耶夫大公国在英国没使馆。

    

    没错,尤里耶夫大公国和英国根本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至于为什么英国政府在尤里耶夫大公国有工作人员,那就要问英国政府了。

    

    英国虽然没有和尤里耶夫大公国建立外交关系,澳大利亚却有尤里耶夫大公国的办事处。

    

    于是英国政府就驱逐了两名尤里耶夫大公国派驻在澳大利亚的工作人员。

    

    这就是英国紧抓外交权不放手的意义所在。

    

    阿兰在国联主动向张伯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