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钮祜禄·阿里衮:满清忠勇之典范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一、早年经历

    钮祜禄·阿里衮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转折与机遇,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敏锐洞察力与果敢决策能力。乾隆二年(1737),他从一名二等侍卫跃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标志着他开始进入朝廷的核心管理层。内务府作为负责皇家各项事宜的重要机构,这一职务的获得无疑为他后续的仕途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四年(1739)八月,他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这表明他已经开始涉足军事领域,并逐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两年后的乾隆六年(1741),他又兼任了管理武备院的职责,这显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在乾隆七年(1742),阿里衮参与了关于八旗兵丁是否应该分置边屯的重大讨论。他与大学士查郎阿前往奉天考察,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指出哪些地方适合耕种,哪些地方不适合。这一建议最终被议政王大臣所采纳,并开启了从拉林、阿尔楚哈等地开始的移民屯垦计划。这不仅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证明了他在处理复杂政务时的严谨与周密。

    乾隆八年(1743),在处理湖南巡抚许容与粮道谢济世之间的纠纷时,阿里衮再次展现了其公正无私的一面。通过细致调查,他揭露出许容对谢济世的诬告,并促使谢济世恢复原职,同时也揭露了总督孙嘉淦的包庇行为。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阿里衮的正义感,也为他赢得了乾隆帝的信任,随后被委以湖南、河南及山西巡抚的重任。

    随着乾隆十四年(1749)哥哥讷亲因罪被诛,阿里衮虽然一度面临家庭名誉受损的风险,但由于乾隆帝的理解,最终未受到牵连。之后,他继续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包括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等,尤其是在处理东莞叛乱时,他果断采取行动,迅速平定了动乱,展示了其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卓越才能。

    乾隆十九年(1754),阿里衮担任步军统领,这是一项重要的军事指挥职务,意味着他已成为京城防务的关键人物之一。随后几年间,他先后署理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并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加入军机处,成为核心决策层的一员。

    在对抗阿睦尔撒纳的战役中,阿里衮随军出征,表现出色。乾隆二十三年(1758),他与达尔党阿率军追击敌人,历经数次激烈战斗,取得重大胜利。这次胜利不仅巩固了边疆的安全,也进一步提升了阿里衮在军中的威望。

    二、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为了平定西北边疆的动荡局势,派遣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集结兵力于巴里坤,准备对叛乱分子进行打击。阿里衮在此期间担任领队大臣,负责协调和指挥作战部队。然而,在同年二月,由于阿睦尔撒纳的问题,阿里衮受到了一定的牵连,被降职为户部侍郎。尽管遭遇挫折,阿里衮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军事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

    回部的大小和卓,即大和卓布拉呢敦和小和卓霍集占,分别占据了叶尔羌和喀什,并发动了叛乱。阿里衮与都统满福一道,率领部队自阿斯罕布拉克和什特勒克出发,深入山区进行清剿。在这次行动中,他们不仅成功地击败了叛军,还俘虏了大量叛军家属。然而,不幸的是,满福在一次伏击中被叛将郭多克哈什哈杀害,导致了部分叛军逃脱至库车。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阿里衮继续追击叛军,最终在呼尔塔克山附近擒获了玛呼斯得木齐额默根等人。但是,在此过程中,阿里衮被指责未能及时推进,遭到了乾隆帝的批评,并因此被剥夺了侍郎的职位,仅保留了副都统的身份。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阿里衮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同年十一月,乾隆帝命令阿里衮挑选三千匹马和七百只骆驼,增援正在攻打阿克苏的定边将军兆惠。由于兆惠在叶尔羌的攻势受阻,乾隆帝紧急任命富德为定边右将军,阿里衮则被指派为参赞大臣,负责支援兆惠。在经历了艰难的战斗后,阿里衮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因此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和正红旗蒙古都统。

    乾隆二十四年(1759),阿里衮与富德共同参与了对霍集占的决战。在这场战役中,阿里衮利用夜间分兵突袭的方式,成功地突破了敌军防线,迫使霍集占与其兄布拉呢敦撤退。之后,阿里衮率军追赶叛军,迫使霍集占逃往巴达克山。在巴达克山,阿里衮继续追击,最终迫使当地首领献出霍集占的首级。

    此次胜利不仅稳固了清廷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为阿里衮赢得了更多的荣誉。乾隆帝特别嘉奖了他在战役中的表现,不仅授予他双眼花翎,还将他的儿子拜唐阿丰升为蓝翎侍卫,并提升其子丰升额为三等侍卫。

    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里衮被召回京师,并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同年十月,他在喀什至叶尔羌的路上,遇到了雅木扎尔回酋迈喇木煽动的叛乱。面对突发状况,阿里衮迅速组织力量,击败了叛军,并成功捉拿迈喇木,将其押解至京师。

    三、官居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