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博尔济吉特·策棱:蒙古雄鹰,扞卫北方边疆的铁血英雄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准噶尔军损失惨重,谷中遍地都是敌军尸体,策棱的军队缴获了大量牲畜和武器装备。

    在后续的战斗中,小策凌敦多布率领残余部队试图渡河逃脱。当准噶尔军渡河至半途时,策棱指挥的蒙古骑兵发起突袭,导致许多准噶尔士兵在河水中溺亡,河水被染成了血色。

    此役之后,策棱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顺承郡王锡保向雍正帝报告战况时,特别提到了策棱的功勋。雍正帝对此非常满意,不仅赐号策棱为“超勇”,还赏赐给他象征尊贵身份的黄带。同时,雍正帝下诏书强调,对于此次随征的将士们,必须给予重赏,以表彰他们的贡献。

    鉴于策棱的家乡塔米尔遭到破坏,雍正帝慷慨解囊,赏赐给策棱大量的马匹、牛羊以及白金,用以帮助当地民众重建家园。此外,他还下令在塔米尔修建一座新的城市,并为策棱修建了一座府邸。

    同年十二月,策棱被晋封为固伦额驸,虽然此时固伦纯悫公主已经去世,但雍正帝仍追赠她为固伦长公主,以此表达对策棱家族的尊敬与感谢。

    四、防卫西北

    雍正十一年(1733年),策棱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一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率领大军进驻乌里雅苏台,策棱被授予定边左副将军的要职,并奉命进驻科布多,不久后又被委任为盟长。这意味着策棱不仅在军事上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还在行政管理方面有了新的任务。

    雍正十二年(1734年),策棱受到了清廷的召唤,被邀请进京商议军务。这表明他在处理边疆事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高度的认可。随后,策棱将部队转移至察罕廋尔,继续执行保卫边疆的任务。

    到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部主动向清朝表达了和谈的愿望,并提出了以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作为准噶尔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游牧界线。面对这一提议,雍正帝征求了策棱的意见。策棱认为,喀尔喀蒙古的传统游牧地并不包括哲尔格西喇呼鲁苏,因此可以接受这一分界线,但他坚持准噶尔部的游牧范围必须以阿尔泰山为限。然而,准噶尔部并没有接受这一条件,双方的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乾隆元年(1736年),随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结束,乾隆帝下令策棱率领一千五百名喀尔喀士兵驻守乌里雅苏台,并分兵驻防鄂尔坤,以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考虑到策棱的母亲长期居住在北京,而策棱本人又远在西北戍边,无法与母亲团聚,乾隆帝特意安排将策棱的母亲送回西北,并赐予白金五千两用于安顿生活。这一举动体现了乾隆帝对策棱及其家人的关怀。

    乾隆二年(1737年),噶尔丹策零致信策棱,再次提出关于边界划分的问题,并自称为“车臣汗”。策棱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朝廷,乾隆帝授权策棱自行回复。在给噶尔丹 策 零 的回信中,策棱坚定地表明了清朝的立场,指出阿尔泰山是皇帝御定的边界,并回顾了历史,强调阿尔泰山区自古以来并不是准噶尔部的传统游牧区。策棱表示,如果噶尔丹策零能够真诚地遵守边界划分,那么他也将遵守约定,不再驻军科布多,并希望噶尔丹策零能够认真思考双方的立场。

    同年冬天,准噶尔部派遣使臣达什博尔济携带表文到达策棱驻地。乾隆帝命令策棱陪同这些使臣一同前往北京。

    五、晚年病逝

    乾隆四年(1739年),策棱的晚年生活开始逐渐转入平静。这一年春天,乾隆帝降旨让策棱返回喀尔喀地区。期间,准噶尔部派出的使者哈柳前来拜见策棱,询问为何策棱不住在自己的部族游牧之地——喀尔喀蒙古,而是居住在其他地方。策棱回答说,自己之所以不在喀尔喀定居,是因为作为臣子,应当追随主子,而喀尔喀仅仅是其部族的游牧地点而已。这一回答既体现了策棱对清廷的忠诚,也表明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责任感。

    同年冬天,噶尔丹策零再次派遣哈柳带着奏表来到京师,双方开始讨论确定准噶尔部的游牧范围不得越过阿尔泰山脉的问题。这一次,准噶尔部放弃了之前关于迁移卡伦的要求,转而接受了更为明确的边界划分。这一结果与策棱的坚持和努力密切相关。事实上,从雍正年间开始,策棱曾三次前往京师商议边界事宜,他的威望与坚定立场使得准噶尔部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对此,乾隆帝给予了策棱高度评价,并嘉奖其忠义,册封策棱的儿子成衮紮布为世子。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任命策棱负责勘定喀尔喀各部的游牧界限,明确规定不得越过紥布堪、齐克慎、哈萨克图、库克岭等地,从而确保了喀尔喀与准噶尔两部各自遵守固定界限,避免了潜在的冲突。

    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考虑到策棱年事已高,乾隆帝下令将他所辖军队的驻地迁移到塔密尔(塔米尔),以便策棱能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

    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乾隆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见策棱的次子车布登扎布前来侍奉病榻之侧,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