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阳明湿热发黄证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栀子柏皮汤的组成也是三味,分别是栀子、炙甘草、黄柏,栀子清上焦(亦可写为三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炙甘草入中焦,通达上下二焦,此方中用炙甘草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茵陈蒿汤中没有护中的药,属于是峻药,久服可损伤中气,但在栀子柏皮汤中,加了护中的炙甘草,药性就没有茵陈蒿汤峻烈。

    

    仲景先师在茵陈蒿汤后面附上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抛开这三个处方的侧重点不同之外还有深意的,因为针对“发黄证”在用药时,药不能间断,第一付药开始,就得一直服用到黄退为止,但茵陈蒿汤属于峻剂,久服会损伤中气,所以当茵陈蒿汤服用到病人腹满解除、小便当利后,就要及时更换处方成有护中补中之药的栀子柏皮汤。

    

    假使病人身体发黄未退,出现了“感冒”的情况,不管是服用茵陈蒿汤还是栀子柏皮汤,一律改为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感冒”症状消退后,可根据病人的症状再次改用茵陈蒿汤或者栀子柏皮汤。

    

    既然写到发黄证了,我再啰嗦几句,关于发黄证,陈嘉谟(明)在他的着作《本草蒙荃》中写的非常好,他是这样写的,“……发黄证分阳热、阴寒,阳黄热多,有湿有燥,湿黄加栀子大黄汤(参考茵陈蒿汤),燥黄加栀子橘皮汤(参考茵陈橘皮汤),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泄之,燥则润之意也。阴黄寒多,只有一证,需加附子(参考茵陈附子汤)”。

    

    发黄证按阴阳分,可分为阳黄和阴黄,再细分就是湿黄、燥黄和阴黄,这里的阳黄按照六经分类可以入到阳明证中,阴黄要入到少阴证或者厥阴证中。

    

    至于阴黄的治疗,我在后文书中再写,看到这里,估计有些读者已经隐隐有头绪了,总结起来还就是那句话“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寒热错杂寒热(药)并用”,这里最后的“寒热错杂寒热并用”这句话暂时先不做深的讲解,先明寒热,再辨“杂乱”嘛,等我这本书写完厥阴证后,再讲这句话时,大部分读者估计一点就懂了,所以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中之重,提手不明阴阳,出口动手皆是错。

    

    中医“形体医学”看似典籍浩如烟海,但抓住主干后就简单多了,我穷尽精力写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再次回味一下我的前半生的基础上,能让部分中医爱好者通过看我这本书,懂得什么是中医,能抓住祖国医学的主干,那我也算微微报答了我师父半生的谆谆教导,百年之后我也有一丝丝脸面能见我的师父。

    

    好了,阳明湿热发黄证写到这暂时告一段落,通篇阅读了一下,总觉得还是写的不太详细,颇有种肚里有万千知识,就是倒不出的感觉,如果需要补充的,我在下文中再写。我们故事继续。

    

    从花卉市场出来后,我和李文惠兰回到了县上,我本想去找一下马叔,但我的身体依旧在发高烧,同时我后背感觉越来越木,如果此时有人用针扎一下我的后背,我估计都感觉不到疼。

    

    回到师父家,赵宁正坐在院子苹果树下发呆,见我和李文惠兰走进来,忙起身对我问道:“你咋样了?”

    

    我说道:“没事,我能有啥事啊。”

    

    赵宁伸手准别摸我的头,我躲开并说道:“你就别大惊小怪了,我了解我的身体,根本就没啥问题,你和惠兰待会做点饭,吃完后你俩回市里吧,这几天你俩就一直住市里,等这边所有的事情结束后我给你俩打电话,你俩再回来。”

    

    赵宁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我回头看着李文惠兰说道:“惠兰,回市里后也告诉一下你姐姐,这几天不要来这里啊。”

    

    李文惠兰刚准备点头,突然有人从门外喊道:“杜博文,你告诉我,我博舟哥哥怎么了。”

    

    这声音一听就是李文惠娟的。

    

    我向着大门看去,李文惠娟正像个气包子一样地走了进来。

    

    我说道:“博舟没事,最多十几天后就会回来。”

    

    李文惠娟瞪着我说道:“我不想听你这骗人的鬼话,赶紧说,我的博舟哥哥去哪了,我要去找她。”

    

    我说道:“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我要知道早找他去了,他现在都欠我一屁股债了。”

    

    李文惠娟说道:“放屁,你绝对知道,我找人查了博舟哥哥的通话记录,他近期最后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你的,你快说,博舟哥哥去哪了?”

    

    我说道:“我真不知道他去哪了,即使知道也不会给你说的,你别叽叽歪歪了,要么等会我们一起吃饭,要么你现在就滚蛋,我才没有闲功夫